(M)(N)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
B | 向淀粉溶液中先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 | 淀粉未发生水解或部分水解 |
C | 向稀HNO3溶液中加入铜片并加热,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铜与稀HNO3溶液反应生成NO2 |
D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1~2 滴0.01 mol·L-1的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容器编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平衡浓度/(mol·L-1) | ||
c(SO2) | c(O2) | C(SO3) | c(O2) | |
I | 0.6 | 0.3 | 0 | 0.2 |
II | 0.5 | x | 0.3 | |
III | 0.3 | 0.25 | 0.2 |
已知: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的影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25℃时相关物质的Ksp见下表。
物质 | Fe(OH)2 | Fe(OH)3 | Al(OH)3 | Mn(OH)2 | Co(OH)2 |
Ksp | 1×10-16.3 | 1×10-38.6 | 1×10-32.3 | 1×10-12.7 | 1.09×10-15 |
②氢氧化氧锰(MnOOH)难溶于水和碱性溶液;“沉淀池I”的条件下,Co2+不能被二氧化锰氧化。
②N2(g)+O2(g)⇌2NO(g)△H2=+179.5kJ·mol-1
③2NO(g)+O2(g)⇌2NO2(g)△H3=-112.3kJ·mol-1
NO2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0~5min内,v(NH3)=mol·L-1·min-1 , NO的平衡转化率=%。
②450℃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填含p的代数式,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气体组分物质的量分数)MPa。
该吸收过程中,Ce3+/Ce4+的作用是,其中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
取6g上述实验制得的过碳酸钠样品溶于水中,滴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KI溶液,并加入少量淀粉,待充分反应后,置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从容量瓶中收出25mL于锥形瓶中,用0.5000mol·L-1 Na2S2O3潮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21.00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已知:过碳酸钠产品质量的优劣可用活性氧的质量分数[w(活性氧)]表示,当w(活性氧)≥13%时为优等品。其计算方法如下:w(活性氧)=×100%。
①加入KI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③该实验制得的过碳酸钠的w(活性氧)=,则该过碳酸钠(填“是”或“不是”)优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