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
B | 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 mL | 微粒之间有间隙 |
C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 |
D | 用嘴把燃着的蜡烛吹灭了 | 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
太空工作183天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火箭推进剂以偏二甲肼(C2H8N2)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中国天宫空间站电能来源于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飞船外层的烧灼材料是返航地球时抵抗外壳剧烈燃烧的一种材料,是由玻璃纤维材料和酚醛塑料的环氧树脂材料复合而成,这种材料在热流作用下能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升华、侵蚀等变化。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铁(铜)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
B | 氮气(氧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氯化钾(二氧化锰)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D | 硫酸镁(硫酸铜)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
①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②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氯化氢气体。
经过讨论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探究。试管I、试管Ⅱ盛放AgNO3溶液,试管Ⅲ中盛放原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根据试管I中的现象,试管Ⅱ中硝酸银溶液未变浑浊,试管Ⅲ中的现象,同学们得出猜想①②两个原因均存在的结论。
问题讨论:
①试管Ⅱ中AgNO3溶液的作用为。
②同学们用F装置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F装置中的药品可选用(填序号)。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甲柜 | 乙柜 | 丙柜 |
稀盐酸、稀硫酸……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 |
实验一组同学欲取出浓氨水,应从柜中取。
a.甲 b.乙 c.丙
①计算:需要14%的氯化钠溶液体积为mL;②;③稀释。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固体中有碳酸钙,液体中没有稀盐酸
乙同学猜想:固体中没有碳酸钙,液体中有稀盐酸
丙同学猜想:固体中没有碳酸钙,液体中也没有稀盐酸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镊子夹取几块较大的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 有较多气泡产生 | |
取出少量液体放入另一只小烧杯中,用测定液体的酸碱度 | pH=2.3 | 液体中有稀盐酸 |
实验1:向盐酸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题19图-1)
实验2:向氯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3:另取上述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于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①实验1中25s时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②实验2中25s-75s时间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实验3最终烧杯中液体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已知:盐酸“酸浸”后,含有Ca、Fe、Mg元素的化合物分别以Ca2+、Fe3+、Mg2+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改变的条件 | 温度(℃) | 盐酸的浓度(%) | |||||
30 | 55 | 75 | 10 | 15 | 20 | 25 | |
钡离子的浸出率(%) | 74.31 | 69.60 | 68.42 | 59.21 | 74.31 | 74.15 | 55.32 |
①为了提高钡离子的浸出率,在“酸浸”前将毒重石进行粉碎的目的为,固体D成分是。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判断“酸浸”的最佳盐酸浓度为;温度与钡离子浸出率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