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氯化氢 | 二氧化碳 | 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过浓硫酸 |
B | 氯化钾 | 二氧化锰 | 先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后洗涤、干燥 |
C | 硫酸亚铁溶液 | 硫酸铜 | 先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氯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过量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主食 | 荤菜 | 素材 |
米饭 | 红烧牛腩 | 醋溜白菜、炒青菜 |
【提出问题】影响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乙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
丙同学:与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
丁同学:与有关
序号 | X(℃) | 大理石颗粒 | 酸的种类 | 酸的浓度 | 收集50mL气体时间(s) |
① | 20 | 块状 | 盐酸 | 5 | 56 |
② | 20 | 块状 | 盐酸 | 10 | 42 |
③ | 30 | 块状 | 盐酸 | 10 | 31 |
④ | 20 | 块状 | 硫酸 | 10 | - |
⑤ | 20 | 粉末状 | 盐酸 | 10 | Y |
⑥ | 20 | 粉末状 | 硫酸 | 10 | 27 |
写出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实验探究】
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约为5.6。
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理论上生成的CO2质量是多少克?(请根据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继续探究了浓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并用pH传感器测得图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已知气体①、气体②和固体③均属于氧化物。
①步骤a中加入的药品为氯化铵溶液,由此说明氯化铵溶液的pH7(选填<、>、=);
如图2为氯化铵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
可知:较适宜的氯化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操作b的名称是。
③流程c通入NH3目的不仅可以调节溶液pH,还可以。
④向滤液1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也能得到碳酸钙,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3所示流程的优点:。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
制冰技术是速滑馆建设的关健,中国建设团队采用了冬奥场馆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该技术可控制冰面温差在0.5℃以内,制冰更加均匀,这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尤为关健。
研究发现,制冰机的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对制冰量都有影响,图1所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冰量随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的变化。
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保证冰面质量。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粘土(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硅酸盐(比如硅酸钙CaSiO3)材料,科学家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材科配方增强其抗冻性,图2是掺有陶粒的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比实验结果(强度损失率越高,抗冻性越差)。
独具“中国范”的冬奥场馆赛后将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原文作者赵莹莹等,有删改)
①水泥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②“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
③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