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 道光帝1820一1850 年在位)
地区 | 上奏人 | 上奏时间(道光) | 银(两) |
福建 | 保昌 |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 20000 |
浙江 | 刘韵珂 |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 1200000 |
广东 | 奕山 |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 1800000 |
1912年 |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 |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有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1938年 |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 | 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 |
1958年 |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
199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勒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我向参加这项工程的全体职工,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
1982年 | 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017年 |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
材料一:郑成功墓出土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刻有“明末赐姓封延平王,率众取海外台湾,开辟弧土,设立府县居之”等文字。
材料二:打退外敌后,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案,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
——摘自《清史稿之郑成功传》
材料三:下表是不同时期郑成功的形象与评价变化
时间 |
形象与评价 |
参考文献 |
康熙前期 |
海寇、逆贼,“勾引奸徒,窥视内地” |
《清世祖实录》 |
康熙后期 |
明室遗臣,海外孤忠,非乱臣贼子,赐谥号,并赐“忠臣”牌匾 |
《明季遂志录之郑成功传》 |
19世纪90年代 |
台湾的开辟者、经营者和守护者,是清朝的功臣 |
1898年《中外交涉记》 |
20世纪初期 |
矢志抗清,至死不降,光复汉族的大英雄。“树大旗代表汉族,挫败清人,实为汉族之光荣史迹” |
《柳亚子之郑成功传》《江苏》杂志1903年 |
20世纪30-40年代 |
“抵御外敌的爱国主义者,彰显了华厦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
民国教育部《非常时期民众丛书之立志复明的郑成功》 |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红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航道,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前进方向。成为实现中华民放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红船精神”由此诞生。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自李永胜《“红船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精神 |
内涵 |
( )精神 |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农村包围城市新路、依靠群众 |
抗战精神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不怕牺牲 |
( )精神 |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
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 |
爱国敬业、奋发向上、勇担时代责任、卓越创新、与时俱进 |
材料一:美日在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展开了争夺……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当时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他们关心日本的对华侵略,更关心远东的和平……美国在谋求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远东新秩序,因此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摘自《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材料二: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
|
|
6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材料三:今天,世界已今非昔比。冷战已经结束30多年了,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互联网等新科技使我们的星球成为了互联互通的“地球村”,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命运攸关、休戚与共……中美关系又来到新的历史关口,处在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答好的世纪之问。
——2022年2月24日秦刚大使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