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260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语段阅读
  • 1. 阅读游记片段,完成练习。

    (甲)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乙)汀江龙门(节选)

        虎舌洞位于龙门山峰腰间,其外貌像个老虎头,洞口狭小,只容一人弓身而入,洞内则宽敞如大厅堂,却日夜黝黑无光。在松明光照明下,可见洞中央有块巨石活像老虎舌,虎舌洞因而得名。全洞纵深100多米,时宽时窄,游人则需或扶壁而行,或匍匐以进。洞中石乳林立,有的倒垂,有的横出,光滑似玉,滴水有声。石笋、石蛋、石珠琳琅满目;石虎、石马、石麒麟、石鲨鱼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石鼓、石钟敲击有声,清脆悠扬;石桌、石凳如匠人造就。更奇妙的是,这里的石乳软如橡胶,明如琥珀,抓一把在手,可捏可搓可揉,像胶泥一样。但一带出洞口,这些灰白色石乳,转眼间就变硬,用力一捏,即散为碎粉。

    (有删改)

    1. (1) 结合示意图,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把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线补充完整。

      路上→→出洞

    2. (2) 甲文主要描写了内洞中的哪些景物?(   )
      A . 黄龙  青龙  神仙  动物 B . 黄龙  青龙  石钟乳  石笋 C . 神仙  动物  宫室   器用 D . 黄龙  青龙  宫室  器用
    3. (3) 乙文中虎舌洞因何得名?在原文中找出来。
    4. (4) 两篇短文都写了溶洞,它们写出了溶洞的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5. (5) 乙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介绍石乳的特点?请模仿这种写法介绍一处景观。
  • 2. 课内阅读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yǎn yà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béng péng)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qī x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zăn zhăn)新的生活天地。

    1. (1) 从文中选择正确的拼音,打上“√”。
    2. (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形态各异:

      毋庸置疑:

    3. (3) 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4. (4) 在介绍恐龙庞大家族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
    5. (5) 这段话主要写了(   )
      A . 科学家们的推想 B . 庞大的恐龙家族 C . 恐龙的演化过程
二、现代文阅读
  • 3. 课外阅读。

    竺(zh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既)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历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1. (1) 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 (2)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水滴石穿”的理解。
    3. (3) 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爱用脑子思考问题。

    4. (4)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 4. 课外阅读练习。

    含羞草为什么不羞了

        在我们上学必经之路的路旁,长着一株矮小的含羞草,它茎秆纤细,叶子是羽毛状的。只要一碰它,叶子就会合拢,整株含羞草就会低垂着头。因此,我们特别喜欢拨弄它,上学、放学经过处里,都争着去"羞"它,看它“羞”的样子,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今天早晨,骆宁抢在我的前头,蹲下身子去拨弄含羞草。忽然,她惊呼起来:“你们快来看呀,含羞草不羞了!"我和志玲跑上去一看,果真含羞草纹丝不动,我又拨弄了几下,奇怪,含差草的叶子真没有合拢起来。它的脸皮"厚"了起来,含羞草的叶子怎么不合起来了呢?大概是天气冷了吧?但是,我立刻把这一闪而过的想法否定了。记得几天前我偶然碰到一株含羞草,它的叶子很快就合拢了,可那天比今天还冷!到底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放学回家,我找来一本关于植物的书看,才知道这个秘密。原来含羞草的叶柄与茎轴相连的地方叫叶枕,叶枕内部细胞含有水分。当我们碰叶时叶枕上部细胞内的水分流到别的细胞空隙去,叶枕上部就褶皱起来。于是,含羞草就出现了“害羞”的状态。我们经常连续碰它,使它的叶枕内细胞的水分都流光了,而它还来不及补充的时候,就出现了"不羞"的情况。

        没想到小小一株不起眼的含羞草也蕴藏着如此有趣的科学知识,看来平时多注意观察和学习啊!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纹丝不动:

      百思不得其解:

    2. (2) 读了短文第1自然段,你了解到含羞草是怎样一种植物?
    3. (3) 含差草为什么“不羞了”?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4. (4)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至少标两句。)
    5. (5) 生活中有很多的“为什么”,你遇到不懂的事的时候,问过为什么吗?你是怎么解决“为什么”的呢?请举例说明。
  • 5.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 (1) 填空。

      ①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后来他漂泊流浪,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②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他写《悯农》是为了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③“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2. (2)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

      ①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②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3. (3) 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写什么?
  • 6. 课内外阅读。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星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 (1) 短文以为题,交代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也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2. (2) 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几件事情来体现母爱( )。
      A . 母亲陪我看蓝天 B . 为我撑伞 C . 给我猜谜语,讲故事
    3.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第2自然段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

      ②第3自然段“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

      ③文章情景交融,对天窗下的景物进行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

    4. (4) 这两个文段都写出了天窗给人们心灵带来
  • 7. 阅读。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远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就在他的照像面前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1. (1) 读文中画线介绍万年青的句子,体会万年青有怎样的特点,写下来。

      ;②;③坚韧顽强。

    2. (2) 联系上下义,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3. (3) 文章后4段作者是在三个情景下怀念鲁迅先生的,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其中两个情境来。

      ;②写墓上荒草;③

    4. (4) 题目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写“万年青”,这是为什么?
  •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国,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了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橘红色的果实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冲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我情不自禁地叹道:“好美啊,小园!”

    1. (1) 小园里都有哪些植物?
    2. (2)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①“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是一个比喻句。(   )

      ②“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的意思是:“这一切很难惹人喜爱。” (   )

      ③“茁壮”的近义词是“强壮”。(   )

    3. (3) 这篇短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找出有关词语。
    4. (4)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 9. 阅读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鸟类是这样进化而来的。恐龙——始祖鸟——现代鸟类,你也这样认为,对吧?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比起成为鸟类的直系祖先,始祖鸟更可能只是个真正祖先的“大表哥”!别急着惊讶,下面还有更多始祖鸟的惊人真相正向你冲来。

    1860年,人们在德国南部的某个采石场挖到了块奇怪的石头,上面印着一根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非常相似,石头能追溯到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当时的人们不禁猜想:难道,这是鸟类的远古祖先?没多久,人们就挖到了这个祖先的真身该怎么形容呢,“身披羽毛长着翅膀的小恐龙”或者“有牙齿且长手长脚长尾巴的怪鸟”?学者们给它起名为"Archaeooteryx”,源于古希腊语中“古代”和“翅膀”两词,中文译名“始祖鸟”。

    然而在今天,随着越来越多新物种化石的出现,学者们发现:在鸟类进化的族谱上,始祖鸟似乎并不是那个能与鸟类后代连成一条线的老祖宗, 而是旁边某条分支线上的亲戚,当年把它定位为鸟类的祖先好像不对耶!

        虽然有还算宽大的翅膀, 但骨骼结构显示,始祖鸟缺少能不停扇动翅膀的强健肌肉,也无法做到鸟类鼓翼上升的动作,不过,它们翅榜和尾巴上又长又宽的羽毛能起到类似滑翔衣的作用,所以长距离的滑翔还是没问题的,这样也更适合. 在树木繁多的环境中活动。

        总而言之,“始祖” 之名,在目前的研究结果下略有不符之嫌,但不管始祖鸟是不是真正的鸟类始祖,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而在这数千万年的演化历程中,始祖鸟永远都是其中不可否认的一员。

    (选自《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18 年第 10 期)

    1. (1) 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惊讶-- 奇怪--

      猜想-- 强健--

    2. (2)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将其改成疑问句:
    3. (3) 比起成为鸟类的直系祖先,始祖鸟更可能只是个真正祖先的“大表哥”。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 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B . 始祖鸟不是鸟类真正的祖先
    4. (4) 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①始祖鸟是“身披羽毛长着翅膀的小恐龙”。(   )

      ②始祖鸟生活在 1.5 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

      ③始祖鸟有宽大的翅膀用于飞行。(   )

    5. (5)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写一写吧。
  •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zǎi  zài)。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léng  líng)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 (1) 在文中括号里找出合适的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 (2) 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    )
      A .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   B . 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 . 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D . 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3. (3) 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晕是怎样形成的:
    4. (4) 第⑤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第⑥自然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5. (5) 本文是依次从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填序号)

      ①追溯历史   ②解说概念   ③解释成因   ④说明作用

    6. (6) 你能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吗?请在右边的六棱柱上画一画。

      提示:如果不理解,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哦!

  • 11. 课外阅读。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小小生灵,活得如此滋润,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深为它们的行为感动。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卑微 单薄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 单薄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卑微 单薄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 (1) 用“√”画出文章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 (2)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 (3) 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是。把第一个画线句改为陈述句:第二个句子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4. (4) 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2. 课外阅读。

    三月的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顾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四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灶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菌,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啊!掏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 (1) 照样子,仿写词语。

      草如茵

    2.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1.2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

      ②三月的桃花水,是,是。三月的桃花水,比,比

    3. (3) 桃花水的美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4. (4) 三月的桃花水还看到了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把第5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部分补充下来。
  • 13. (2022四下·兴仁月考) 课外阅读。

    微型苍蝇

    苍蝇虽然招人讨厌,但是在研究人员眼里苍蝇还真是有许多“优点”。美国科学家希望能模仿苍蝇制造出一种微型的机械苍蝇。

    这种“微型苍蝇”的重量只有100毫克,身长不到3厘米。在“微型苍蝇”上可以安装许多传感器和微型摄像机,如果一次把这样的“微型苍蝇”放出去数百只,甚至数千只,那么“敌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难逃法网;同时用“微型苍蝇”寻找灾难幸存者的话,效率也会更高。

    尽管“微型苍蝇”前景令人鼓舞,但科学家们也承认要真正让“微型苍蝇”飞起来的确 困难重重。在苍蝇的翅膀上,分布着 20 块功能不同的肌肉,如何模仿肌肉运动实现飞行成为 研究重点。为此研究人员用了 4 年多时间,进行了近 2000个小时的实验来弄清苍蝇翅膀是如何工作的。最终,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类似玻璃纸的原料,制造出只有 10 毫米长、3 毫米宽、5 微米厚的仿生翅膀。它能够每秒扇动150 下,还让“微型苍蝇”实现了绑缚在一根细线上的 半自主飞行。

    研究人员说,通过高速录像发现,苍蝇飞行时的动作十分精妙。它们在飞行时并不是单 纯地拍动翅膀,而是会将拍动和卷动动作一起使用,这也是今后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因此, “微型苍蝇”何时才能投入使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1.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 (2) 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 (3) “微型苍蝇”的用途有哪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
    4. (4) 科学家在研制“微型苍蝇”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 14. (2022四下·成武月考) 现代文阅读。

    乡村美景

    乡村有许多美景,那是大自然赋予它的。乡村的景色虽然比不上城市广场上水池里的喷泉。比不上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高楼大厦。却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在乡村,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学着农民的样子放牛:牵着牛,坐在地上。看着那温顺的牛儿在草地上吃着肥嫩的青草。累了,还可以躺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着那蔚蓝的天空、雪白的像棉花糖似的云朵,心情舒(畅  怅)极了!

    傍晚,坐在长满野草的田埂上,看夕阳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太阳把那淡蓝色的天空染得红彤彤的,雪白的云朵也像害羞的少女似的红了脸,可漂亮了!过了一会儿红彤彤的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上,它把最后一缕灿烂的光芒也给收回了。月光(皎  交)洁,星星闪耀的夜晚就要来临了。

    我爱乡村,我爱乡村的美景!

    (有删改)

    1. (1)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2. (2) 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
      A . 总一分 B . 总一分-总 C . 分-总
    3. (3) 文中有两个比喻句,找出来,句中分别把云朵比作。形象地写出了
    4. (4) 文中,作者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乡村美景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15. (2022四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月考) 课外阅读。

    多功能纳米战斗服

    塔西纳里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内蒂克军事基地的一名科学家。他的研究目标是有一天为士兵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各种伤害的智能战斗服。

    塔西纳里介绍说,科学家们通过运用纳米技术,改变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从而使纤维具有化学防护特性。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纤维在让清新的空气通过的同时,可以将生化武器释放的毒素挡在身体之外。

    塔西纳里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表示,纳米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原子和分子重新排列来制造新的产品。这种技术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塔西纳里估计至少在10年以内,纳米技术还不会应用到计算机处理器和微型机械等产品上,但在新材料领域却是大有可为。人们可以改变塑料、石油、纺织物的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使它们具备透气、耐热、高强度和良好的弹性等特征。塔西纳里预计,他们研究、设计的具有化学防护功能的战斗服有望在两年内面世。

    美国科学家运用纳米技术研制智能战斗服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他们(      )希望战斗服的面料具有化学防护功能外,(      )设想在战斗服内安装微型计算机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这样,士兵将及时地得到警报,轻松避开射来的子弹。在他们的设想中,智能战斗服还能监控周围环境的重要变化,并运用纳米级别的材料获得像变色龙一样具有伪装的能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科学家们还设想到士兵有可能在野外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清洗衣物会有困难,于是他们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捕捉”气味的纤维。这种纤维具有分子大小的海绵体,可以吸收各种怪气味并把它们“锁住”,直至遇到肥皂水,再将怪气味释放。士兵的内衣、袜子等如果用这种纤维制造,将长时间不用清洗,这无疑会大大改善野战士兵的生活条件。

    塔西纳里对纳米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纳米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都会大有作为。将来有一天,通过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机器人甚至可以在人体血液里游动,去修补破损的细胞。谈到人们马上就能享用的产品,塔西纳里介绍说,波士顿的一家公司运用纳米技术研制的塑料充气鞋垫可以使里面的氦气18个月不泄漏,从而使穿着者走路更舒适、弹跳更有力。

    1. (1) 请在第3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 (2)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塔西纳里预计具有化学防护动能的战斗服有望在两年内面世。 B . 纳米战斗服可以轻松避开子弹并具有伪装能力。 C . 纳米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已广泛应用。 D . 运用纳米技术研制的塑料充气鞋垫可以使穿着者走路更舒适、弹跳更有力。
    3. (3) 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人们是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来制造新的产品的?
  • 16. (2022四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月考) 现代文阅读

    听听这小溪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看,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晓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寞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冷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境?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____过青山,____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____了苞,小草____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 , 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 (1) 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第四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结   穿   行   冒

    2. (2) 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生动的音符”指的是;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好消息”指的是
    3. (3) 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指小溪的状态,“轻快流畅”指小溪的状态。
    4. (4) 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与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下来。
    5. (5) 文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写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列举出一处。
  • 17. (2022四下·泾阳月考) 现代文阅读

    我的邻居中有一对喜欢垂钓的夫妇,但是他们却有一个不爱钓鱼的小女儿。每到周末,经常可以听见小女孩委屈的哭泣声。

    记得那是一个云淡风清的午后,正被一些资料弄得焦头烂额的我忽然听到一阵银铃般的欢笑声,我循着声音抬头望见邻居的阳台上伸出一根精致的钓鱼竿,末端垂挂的竟是一朵盛开着的娇艳的玫瑰。有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正绕着那朵玫瑰花翩翩飞舞,手握钓鱼竿的是那个“不爱钓鱼”的可爱的小姑娘。我好奇地走出去问她在干什么,小姑娘高兴地说:“我用玫瑰花钓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我的心猛地一震,记起了小姑娘曾悄悄对我说过她也喜欢垂钓,喜欢和父母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郊外风光。但是她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钓钩刺破鱼儿的嘴,所以,每一次她都宁愿选择独自留在家中。我又望了一眼那个小女孩,午后的阳光正斜照在她的脸上,她如天使般可人。而那朵悬挂在半空中的玫瑰花,默默地散发着幽幽的甜香,就像一颗纯洁的童心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又如一泓碧水——清澈见底。

    选择一朵花做钓饵,只可能吸引一些蝴蝶和小蜜蜂,却依然可以钓到心满意足的美好和欢乐。

    1. (1) 给文章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2. (2) 本文主要写了邻居家的小姑娘用做钓饵在阳台上垂钓,钓到的除了 , 还有
    3. (3) 文中横线的句子把比作 , 表现了小姑娘的
    4. (4) 小姑娘为什么不跟父母去郊外钓鱼? (    )
      A . 因为父母不带她去郊外钓鱼。 B . 因为她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钓钩刺破鱼儿的嘴。 C . 因为比起垂钓她更喜欢独自在家中。 D . 因为她钓不到鱼。
    5. (5) 你认为你周围有谁像文中的小女孩一样有一颗纯洁的童心?结合具体事例写下来。
  • 18. (2022四下·岷县月考) 课外阅读。

    最大的恐龙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米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两到三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______ (繁重  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______ (颤动  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 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达26米;雷龙,身长达21米。体重达25吨;超龙,身长达42米,肩部高达9.19米,臀部高达4.58米;马门溪龙,身长达22米;还有腕龙科的腕龙,身长达25米,体重有30~50吨。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他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个时候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______ (悠闲  悠然)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______ (蓝  篮)鯨了。雌性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1. (1)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 (2) 第一自然段写出了震龙的特征,主要通过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来说明。震龙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找出相关语句;一般的震龙有多大?找出相关语句
    3. (3) 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这句话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4. (4) 让我们来推测一下:以植物为食、且食量特别大的震龙如果大量繁殖,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 (5) 你还知道哪些恐龙?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 19.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jiē jié)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1.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②“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中“野兔锐减”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恶狼,狼要捕食野兔。

      ③文中“望兔兴叹”的具体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把草吃光,这句话写出了兔子对草原的危害。

      ④这篇短文的中心是说明狼未必是“害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有益于人类。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狼对人类的作用。

    3. (3)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多选)
      A . 要全面地看问题。 B . 要遵循自然规律。 C . 不要对狼有偏见,狼是一种完美的动物。 D . 狼消灭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 20. 阅读回答问题

    荒芜了的花园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美丽的花木枯萎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只有有毒的恶草和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呈现出这样凄凉的景象,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亭子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每个人脸上都露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感叹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下去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努力把它修整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石头上,仔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

        青蛙带着一肚子的欢喜,从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

        终夜悲鸣的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在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他们热烈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头上画了好多草图,规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他们从早晨讨论到午餐时分,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达成一致。

        青蛙暗想道:“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做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后来他们舍弃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花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铲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铲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C说:“我比较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D说:“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列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从午餐时分一直辩论到下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还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扭打在了一起。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

        蟋蟀的期望也渐渐减弱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拖长它的音调,继续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1. (1) 花园的荒芜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2. (2) 文中“”一词最能体现花园来客重建花园的决心。
    3. (3)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花园来客的讨论情况,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花园来客的讨论持怎样的态度?
    4. (4) 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21. 阅读回答问题

    优雅的清洁工

        在我住的县城,有一位年轻的清洁工,他每天早上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门前时,我提着垃圾袋向他走去,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一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máo)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很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对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扫帚把烟蒂扫入离人两三步远的簸箕里,他还顽皮地给我扮了一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只知道他原来在宾馆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亲病了,回老家照顾父亲,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工作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我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后,都不忘跟他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时髦:

      ②体面:

    2. (2) 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清洁工“优雅”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扫烟蒂除外)

      外貌:

      动作:

    3. (3) 认真读短文,作者为什么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4. (4) 你曾经对劳动有什么看法?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2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很勇敢。可有些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关于宗教,关于建筑,你懂多少?金牌历来都只有一块。”

        “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通过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

        “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意见啊。”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

        他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 (2) 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
    3. (3) 从倒数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来分析“儿子”的性格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 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拿到金牌。 B . 很天真,认为没得到金牌是因为自己年龄小。 C . 小心眼,不满意自己只得到了银牌,心里感到愤愤不平。 D . 很幽默,例如他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4. (4) 请分别列出文中“我”和儿子对“创意”的看法。

      “我”的看法:

      儿子的看法:

    5. (5) 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和《儿子的创意》一文中,两个“男子汉”的形象都鲜活可人,你更喜欢哪种形象呢?说说你的看法。
  • 23. 阅读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垂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水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水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无限扩展,此时此刻的我们,完全沉醉了。

    (有删改)

    1.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哗—() 舒适—(

      闻名遐迩—(

    2. (2) 找出具体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3. (3) 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再写近观,接着写来到之后的真切感受,使我们读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4) 本文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给人的感觉?( )
      A . 听觉     触觉       嗅觉 B . 视觉     触觉       嗅觉 C . 听觉     视觉       触觉 D . 听觉     视觉       嗅觉
    5. (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4. 课外阅读。

    蝉的一生

        夏天到了,知了即将唱起歌来了。我在夏至到来的前五天听见一只知了在院子里的槐树上唱歌,时间与法布尔《昆虫记》中所说的内容完全吻合。

        知了的学名叫“蝉”,《昆虫记》中有关蝉的文章共有五篇,把它的一生说得相当清楚。据说,蝉的幼虫钻到泥土中,吸树根的汁液为生,称为“夏育”。

        之后,蝉就会破土而出,它是怎么破土而出的呢?它并无别的工具,只是把身体中的水洒在土里,再用身体用力挤压四周的湿泥,最终,一条隧道便渐渐形成。身体中的水用完时,再回到树根处吸取汁液,直至顺利到达地面。所以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

        蝉来到世上,就变成成虫,大约可以活五个星期。它的工作就是吸树干的汁液、唱歌以及生殖。

        令人特别奇怪的事是——它为什么要唱歌呢?蝉都是聋子啊,唱得再好,它们谁也听不见。记得法布尔曾经做过实验,在有蝉的树下放了两响爆竹,但它们依旧叫个不停,也不逃走。那么为什么唱歌呢?我想,大概只是为表示生存的快乐吧!

    1. (1) 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是靠它强有力的触角修整的。

      ②每当我们靠近蝉想捉它的时候,它就会逃走,是因为它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

      ③“我”在夏至到来的前五天,听到了蝉唱歌。

    2. (2) 蝉的幼虫钻入土中,以为生→蝉用的湿泥,慢慢地破士而出→蝉的成虫大约可以活五个星期,它的工作就是
    3. (3) “我想,大概只是为表示生存的快乐吧!”这句话中的“大概”能去掉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4. (4) 短文中,作者推测蝉是为了表示生存的快乐而唱歌,你推测蝉为什么要唱歌呢?(推测的原因不能与短文中作者的推测相同)
  • 25. 现代文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   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反映   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   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 (2)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在短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3. (3) 这篇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小河一天内不同时间的不同风景:

      ①早晨:小河又,河面上飘着雾气。这是表现小河的(填“静态”或“动态”)。

      ②下午:在河水中嬉戏,水面上波光粼粼。这是表现小河的(填“静态”或“动态”)。

      :这处是,那处是,倒映着两岸的树影。这一部分的描写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将比作

      :这一部分主要是写出了小河夜晚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