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11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 1. 在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翻耕工具石犁、收割工具石镰、挖沟工具斜把破土器等多种生产工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良渚先民(    )
    A . 善于修筑大型工程 B . 追求精致生活方式 C . 能生产专业化农具 D . 掌握玉米种植技术
  • 2. 孟子曾说过,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这三宝也成为日后对抗周天下、进行兼并争霸的实力。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 地方诸侯拥有政治实体权力 B . 分封制造成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 .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十分强大 D . 诸侯争霸是社会转型根本原因
  • 3. 君主的利益高于所有单独个体的私利,只有集合统筹全国之统治能力并匹配以有效的铁腕手段,才有可能杜绝和避免动乱发生。这一观点符合(    )
    A . 儒家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道家思想
  • 4. 如表为《秦简•法律答问》案例选。它反映了秦律(    )

    案例一

    甲教唆乙盗窃杀人,甲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到六尺(未成年),甲被判处磔刑(车裂)。

    案例二

    甲因偷牛犯罪,他偷牛时身高六尺,在被关押一年后再量甲的身高,甲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应判处完城旦(筑城劳役)。

    A . 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B . 规定的刑罚极为残酷 C . 以肉刑和经济惩罚为主 D . 规定了定罪量刑原则
  • 5.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简表。这一变化说明(    )

    时代

    汉初(高祖至景帝)

    武帝时期

    昭帝至平帝时期

    出身

    功臣

    9人

    /

    /

    功臣子弟

    3人

    5人

    /

    外戚宗亲

    /

    3人

    1人

    下级官吏

    /

    1人

    9人

    儒家学者

    /

    /

    11人

    其他

    1人

    3人

    /

    丞相总数

    13人

    12人

    21人

    A . 功臣列侯势力受到抑制 B .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 . 行政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D . 官员选拔日趋公平
  • 6. 据《齐民要术》中《种谷》篇记载: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米味有美恶;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这体现了该书(    )
    A . 重视农业生产效益 B . 提出商品生产思想 C . 专注谷物耕作技术 D . 蕴含朴素哲学思想
  • 7. 隋唐时期,“洛水贯都”,洛河承担起洛阳经济轴线的功能,确保了沿运河而来的船只及所载物资能够直达洛阳城内。这一材料可以佐证(    )
    A . 隋唐政府管理制度完善 B . 洛阳城布局发挥地形优势 C . 大运河是隋唐经济命脉 D . 洛阳城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 8. 据《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出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据此可知,当时(    )
    A . 唐与吐蕃习俗趋同 B . 茶文化社会影响力强大 C . 唐与西域贸易频繁 D . 吐蕃饮茶之风尚不普遍
  • 9. 如图是宋代“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镜子)图。湖州“石家念二叔”是制铜镜名家,也是宋代青铜镜商品的驰名品牌。据此可知,宋代(    )

    A . 文化底蕴深厚 B . 手工制作善于创新 C . 商品经济活跃 D .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 10. 至元十七年,忽必烈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指出此等渺远绝域是汉唐时代统治力量难以企及的地方,本朝在此置郡、设驿站。忽必烈此举(    )
    A . 有利于行政区域的调整 B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管理 C . 促进了中原与边疆交流 D . 便利了少数民族的交融
  • 11. 经过不断变革,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格局。据此可知,明朝( )
    A . 宦官把持朝政大权 B . 政治体制僵化 C . 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D . 君主专制强化
  • 12. 据表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生产力提高(    )

    材料一

    明朝后期史书记载河南的情况为“中州沃土,半植半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材料二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写道:“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卖)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A . 棉花种植广泛 B . 统治者鼓励商品贸易 C . 社会分工扩大 D . 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 13. 1853年4月,太平天国谕英使文翰称:“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这反映出太平天国领导人(    )
    A .   已有近代外交意识 B . 存在天朝上国的思想 C . 对英国的妥协退让 D .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 14. 1858年3月,佛山团练局(由三元里、南海、番禺等地绅民组成)号召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成了一座死城。材料表明(    )
    A .   人民的抗争打击了侵略势力 B . 清朝政府组织民众反抗侵略 C . 先进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D . 列强侵略极大破坏社会经济
  • 15. 关于《瑗珲条约》的签订,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    )
    A . 日本趁火打劫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B .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 C . 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 D . 沙俄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
  • 16. 李鸿章曾说,中国只要有了“开花大炮”和轮船这两样东西,外国人就得停止侵略。曾国藩则说,借外国人的力量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只是解决了一时的危难,而学习外国人造船造炮,才能够收永远之利。他们认为(    )
    A . 洋务运动的唯一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 B . 学习西方技术有利于解决内忧外患 C . 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及其政治制度 D . 对内要恪守祖制对外则要坚决抵抗
  • 17. 如图是清末政治性社团发展状况图。政治性社团的数目变化(    )

    A . 推动政治变革的发展 B . 加速清王朝土崩瓦解 C . 为洋务运动奠定组织基础 D . 促进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18. 1895年设立的上海裕晋纱厂,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收购;同年创办的大纯纱厂,1905年归日商经办……在外国资本的排挤和打击下,大批民族企业常常亏损乃至倒闭。据此可知,近代民族企业(    )
    A .   饱受了封建主义压迫 B . 遭列强欺压处境艰难 C . 坚持与列强势力抗争 D . 发展状况极其不均衡
  • 19. 范大章指出,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不是农民阶级的自主口号,该口号使民间积蓄的冲击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迅速走上了乡团化的道路。该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
    A . 一直得到清朝的坚定支持 B .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C . 被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 D . 坚持了原有斗争方向
  • 20. 因《辛丑条约》禁止北京五年内举行乡、会试,前河南巡抚于荫霖说:“停科举之旨一下,天下士子皇皇,条约臣不深知,皇太后、皇上回京以后,但能开科,以固人心。”于荫霖此言的目的是(    )
    A . 选拔人才为国效力 B . 恢复儒学正统地位 C . 稳定人心重振君威 D . 推动科举制度变革
  • 21. 12﹣13世纪,英法的国王都召开过有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会议,市民登上政治舞台,王权也得到一定的壮大,封建割据势力日益萎缩,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盛。据此可知,西欧城市自治(    )
    A . 完全摆脱了领主的控制 B . 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枷锁 C . 促进新的经济方式出现 D . 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 22. 拜占庭通过输送阿拉伯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 . 是文艺复兴的基础与源泉 B . 拥有欧洲文化中心的地位 C . 延续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 D . 得到东西方文明共同哺育
  • 23. 如表,这一时期英国农村人口比例变化表明(    )

    时间(年)

    农村农业生产人口占比

    农村非农业生产人口占比

    1520

    76%

    18.5%

    1600

    70%

    22%

    1670

    60.5%

    26%

    A . 工业革命了波及农村 B . 城市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 C .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 新航路开辟导致英国人口迁徙
  • 24.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日本(    )

    时间

    成就

    1880年

    东京兵工厂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十三年式”部队用枪,射程1300米,初速435米/秒

    1883年

    大阪炮兵工厂生产自主设计的青铜野炮和山炮,野炮射程为5000米,山炮为3000米

    1884年

    以横须贺造船厂为主的海军兵器制造厂陆续自行制造了“海门”“天龙”“八重山”“大和”等10余艘军舰和舰艇钢炮、鱼雷等兵器

    A . 军事工业独立快速发展 B .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建立了新式陆军和海军 D . 军队战斗力远超于清军
  • 25. 列宁认为,1917年3月以来俄国“二元执政”的局面,是一个需要尽快结束的过渡阶段。因此他主张(    )
    A . 推翻沙皇的统治 B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 粉碎外敌武装干涉
  • 26. 如图是名为《别动》的漫画,画中戴着德军头盔的野猪被名为“VERDUN”(凡尔登)的夹子夹住了鼻子,动弹不得,此役牵制了德军在西线的攻势。漫画中描绘的情形发生在(    )

    A . 19世纪初 B . 19世纪40年代 C . 20世纪初 D . 20世纪40年代
  • 27. 华盛顿会议虽距巴黎和会仅两年多,但此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有利于中国代表团展开收回利权的外交活动,山东主权在此次会议上得以收回。这是(    )
    A . 北洋政府参加一战的成果 B . 由于德国迫于压力的妥协 C . 因为北洋政府的准备充分 D . 中华民族不懈抗争的结果
  • 28. 维克多•塞巴斯蒂安在书中写道:1946年的世界,几乎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悲观绝望的情绪,除饥饿和疾病,最令人们恐惧的是新的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可能要在曾经打败德国的盟国间打响。这场“新的世界大战”(    )
    A . 因维和部队的努力没有发生 B . 主要体现在经济制裁上 C . 正式开始于铁幕演说的发表 D . 形成了美苏对峙的格局
  • 29. 据图可知,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    )

    A . 促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变化 B . 削弱了帝国主义在拉美的势力 C . 激发非洲经济高速顺利发展 D . 推动各国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 30. 据表可知,中国(    )

    1943年10月

    中国参加莫斯科会议并签署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普遍安全宣言》,开始参与联合国创建工作。

    1945年4月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提出关于国际法院非联合国理事国的“地域分配”等三点重大建议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A . 最早倡议建立联合国 B . 坚持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 在联合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6分,共40分。
  • 31. 中国历史悠久,史书编写方式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当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个人事迹列在第八位,将项羽的事迹排在同一部分的第七位。

    材料二: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顺治十一年

    爱新觉罗•玄烨生于紫禁城景阳宫

    顺治十八年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年号康熙

    康熙二十二年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康熙二十三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康熙二十五年

    清军反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康熙二十八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五十二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康熙五十九年

    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

    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项羽的事迹应记录在《史记》的哪一部分?并分析司马迁如此排列位次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康熙皇帝某一方面的贡献,依据所提供的格式为他作小传。

      格式:人物简介:

      重要史事(至少两件):

      纪传者曰:

  • 32. 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对世界的认知(公元1500﹣1800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国内领先的金融数据企业上海WIND金融数据库

    材料三:

    材料四:两极格局解体后,从全球层次看作为世界战争的根源不复存在,国际形势明显趋于缓和,但被两极格局掩盖的地区层次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相继爆发;世界一体化倾向在北美、西欧、亚太地区占主导地位,而民族分离倾向主要表现在前苏联、东欧等地,这两种倾向相互碰撞和影响;冷战结束后,由两极格局瓦解引起的大震荡高潮已过去,缓和趋势、经济一体化趋势、多极化趋势明显占主导地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

    ——摘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幅你认为最适合研究“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一主题的地图并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三,针对全球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的研究,应优先选择哪一则材料?并作简要说明。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多极化”的认识。
  • 33. 国歌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国家尊严的象征,也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歌

    歌词节选

    主要历程

    《马赛曲》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和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雄伟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功……

    1792年诞生,1795年法国督政府宣布此曲为国歌;1804年拿破仑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定《马赛曲》为国歌。

    《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歌词创作于1871年;1922﹣1944年它被定为苏联的国歌;1931﹣1937年它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材料二:政治精英会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利用国歌音乐符号的设计来强化政治认同。国歌本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个体施加影响。

    ——摘编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材料三:研究发现,如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首国歌,分析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谈谈其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歌歌词所描写的对象主要有哪些类型?

      祖国土地保卫

      民族团结勇敢

      英雄祖先家乡

      自由和平正义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