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19——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调节

更新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16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浙江) 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 . 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心 C .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 . 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 2.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下列关于健康人体中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 B . 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C .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需要消耗能量 D . 胰岛素的形成过程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3. (2021·山东)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 A 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 B 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胰岛 A 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 胰岛 A 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C . 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 D .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 4. (2023高二上·顺德期中) 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 . 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 . 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 . 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 5. (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 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B . 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 C . 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D . 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 6. (2024高二下·绵阳开学考)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 . 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 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 . 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 7.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 .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 8. (2023高二下·乐清期末)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 .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 . 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 9.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 . 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 . 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 . 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 10. (2023高二上·郑州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 .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 .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 .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11. (2022高二下·南县开学考) 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下列情况可以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的是(    )
    A . 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 B . 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 C . 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 D . 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
  • 12. (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 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 .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 皮肤血管舒张 C .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 用酒精擦拭皮肤
  • 13. (2023高二上·昆明期中)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 产生渴感 C .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 .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 14. (2020高三上·怀宁月考)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 .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 .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 .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 15. (2018·海南) 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A . 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 . 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 . 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 .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二、多选题
  • 16. (2024高二上·曲阳月考) 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 .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 . 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 .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 17. (2020·新高考I) 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 . 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 . 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三、综合题
  • 18. (2021·江苏) 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2. (2) 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方式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引起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方式释放。
    3. (3) 胰岛素通过促进、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细胞分泌的能升高血糖,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4. (4)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岛素分泌障碍     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素B细胞损伤   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5. (5) 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节律。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的特点,而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 19. (2021·辽宁) 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下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兴奋,再经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H分泌增加,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2. (2) 当血液中的TH浓度增高时,会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TH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该过程中,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有
    3. (3) 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TH进入垂体细胞内,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
  • 20. (2020高二上·农安期中) 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环境变化及相关部位病变都可影响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冬季气温降低时,寒冷刺激的信号传入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细胞代谢速率提高,使机体产生的热量,以抵御外界寒冷。但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会过高,这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调节机制有关。
    2. (2) 患者甲因身体不适就医,医生根据其病史初步判定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中有一个部位发生病变。经检测,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据此可排除的病变部位是,理由是;给患者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得TSH水平仍然低于正常范围,说明该患者的病变部位是
    3. (3) 患者乙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出现行动迟缓、少动嗜睡的症状,这与该患者神经系统的降低有关。
  • 21. (2020·江苏) 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调节。
    2. (2) 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调节。
    3. (3) 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其生理作用是
  • 22. (2020·全国Ⅱ) 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
    2. (2) 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该激素具有(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 (3) 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
  • 23. (2019·天津) 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 (1) 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 (2) 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 24. (2022高三下·富宁开学考)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 (2) 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3. (3)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减少尿量。
    4. (4) 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5. (5) 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
  • 25. (2022·浙江) 为研究物质X对高血糖症状的缓解作用,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雄性小鼠若干只,药物S(用生理盐水配制),物质X(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血糖值>11.1mmo/L,定为高血糖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完善实验思路:

      ①适应性饲养:选取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丙3组。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②药物S处理:

      甲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

      乙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

      丙组:

      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

      ③物质X处理:

      甲组:

      乙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

      丙组:

      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2. (2) 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表格,并将实验各阶段的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 (3) 分析与讨论:

      已知药物S的给药途径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都会影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建模。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以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

  • 26. (2024高二下·腾冲月考) 阿卡波糖是国外开发的口服降糖药,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型新药,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来源的生物碱NB和黄酮CH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为此,将溶于生理盐水的药物和淀粉同时灌胃小鼠后,在不同时间检测其血糖水平,实验设计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每组10只)

    给药量(mg/kg体重)

    给药后不同时间血糖水平(mmol/L)

    0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生理盐水

    -

    4.37

    11.03

    7.88

    5.04

    阿卡波糖

    4.0

    4.12

    7.62

    7.57

    5.39

    NB

    4.0

    4.19

    x1

    6.82

    5.20

    CH

    4.0

    4.24

    x2

    7.20

    5.12

    NB+CH

    4.0+4.0

    4.36

    x3

    5.49

    5.03

    1. (1) 将淀粉灌胃小鼠后,其在小鼠消化道内水解的终产物为,该物质由肠腔经过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请将这些部位按正确路径排序:(填字母)。

      a.组织液b.血浆c.小肠上皮细胞d.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糖水平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 (2) 本实验以作对照组,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等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
    3. (3) 该研究的结论为:NB和CH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且二者共同作用效果更强。下列对应表中x1、x2、x3处的数据排列中符合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___。
      A . 7.15     7.62      6.37 B . 7.60     7.28     6.11 C . 7.43      6.26     7.75 D . 6.08     7.02     7.54
  • 27. (2021·北京)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并对其展开了系列实验,以期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1. (1)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2. (2) GT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IA(见图1)中的X能够抑制GT的功能。为测试葡萄糖对IA与GT结合的影响,将足量的带荧光标记的IA加入红细胞膜悬液中处理30分钟,使IA与膜上的胰岛素受体、GT充分结合。之后,分别加入葡萄糖至不同的终浓度,10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图2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研究表明葡萄糖浓度越高,IA与GT结合量越低。据上述信息,推断IA、葡萄糖、GT三者的关系为

    3. (3) 为评估IA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胰岛素和IA,测量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3。

      该实验结果表明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比外源普通胰岛素更具优势,体现在

    4. (4) 细胞膜上GT含量呈动态变化,当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膜上的GT增多。若IA作为治疗药物,糖尿病患者用药后进餐,血糖水平会先上升后下降。请从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完善IA调控血糖的机制图。(任选一个过程,在方框中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
  • 28. (2021·广东) 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L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分泌蛋白相似,URATI和GLUT9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答出两种即可)共同参与,肾小管细胞通过上述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载体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
    2. (2) URAT1分布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下图示意图),该结构有利于尿酸盐的重吸收,原因是

    3. (3) 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
    4. (4) 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
  • 29. (2020·全国Ⅰ) 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 (2) 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 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
    3. (3) 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
    4. (4) 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答出1点即可)。
  • 30. (2019·浙江选考) 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 (1) 实验思路:

    2. (2) 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3. (3) 分析与讨论

      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其原因是

      ②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变化是。此时,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

  • 31. (2019·江苏) 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 (2) 据图初步判断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 (3) 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 (4) 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 32. (2018·全国Ⅰ卷)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2. (2) 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3. (3) 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 33. (2018·浙江选考)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顶测或分析与讨论。
    1. (1) 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减少误差。
    2. (2) 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

      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答出2点即可)。

    3. (3) 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
    4. (4) 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为什么?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