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9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辽源期末)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 (1) 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面辐射减弱 B . 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C . 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 . 大气逆辐射减弱
    2. (2) 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 . 13∶00~16∶00 B . 04∶00~07∶00 C . 07∶00~10∶00 D . 19∶00~22∶00
  • 2. (2021高三上·泰州月考) 逆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山谷或盆地常因山风致逆温出现。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气象站某时段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气象站最可能出现逆温的时段为(   )
      A . 4时~6时 B . 10时~12时 C . 16时~18时 D . 20时~22时
    2. (2) 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逆温(   )
      A . 出现早,时间短 B . 出现晚,时间短 C . 出现早,时间长 D . 出现晚,时间长
  • 3. (2021高三上·泾阳期中)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 赤道地区 B . 中纬地区 C . 高纬地区 D . 高山地带
    2. (2) 该地当日最有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
      A . 雷雨大风冰雹天气 B . 烈日高温酷暑天气 C . 潮湿闷热无风天气 D . 雪虐风饕地冻天气
    3. (3) 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海拔 B . 大气成分 C . 气象条件 D . 纬度
  • 4. (2021高三上·濮阳月考)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太阳活动 C . 地热能 D . 风能
    2. (2)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大气层以外
    3. (3) 小行星爆炸发生所在大气层的气温(   )
      A .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 .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C .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升高 D .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 5. (2021高三上·河北开学考) 2021年1月初,北极平流层出现了一次爆发性增暖事件,此次事件在数日内使北极平流层升温超过40℃,这极大地影响对流层北极涡旋的环流。经模拟推演,之后15天内北极强冷涡旋将偏向西半球,而东亚冷源偏弱,冷空气活动由盛转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极平流层底部温度偏高的热源来自(   )
      A . 太阳辐射 B . 地面辐射 C . 大气逆辐射 D . 大气散射
    2. (2) 据材料推测,北极平流层底部升温会引起(   )

      ①极地下沉气流减  ②极地下沉气流增速 ③极地高压势力增强 ④极地高压势力减弱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6. (2020高三上·福州期中) 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 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下图示意某地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地面辐射增强 B . 暖气团在冷气团上爬升 C . 下沉气流势力大 D . 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2. (2) 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0高三上·临沂期中) 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易受不稳定强乱流影响而发生颠簸,乱流的产生与某种自然要素有密切联系。下图所示为2006年5-12月期间由成都飞往拉萨的航行路线以及航行中出现颠簸的位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06年5~12月期间由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主要飞行在(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中间层 D . 热层
    2. (2) 推测与昌都一拉萨段相比,成都一昌都段发生颠簸次数较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 飞行方向不同 B . 植被覆盖差 C . 地形起伏较大异 D . 山峰积雪较多
  • 8. (2020高三上·永定期中)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从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每年初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下图为我国初雷平均月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积雨云、电闪雷鸣等天气现象发生时往往(   )
      A . 大气结构稳定 B . 导致大气电离 C . 对流上升作用强 D . 逆温现象显著
    2. (2) 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晚,主要原因为(   )
      A . 水分缺乏,云量少 B . 气温高,温差大 C . 雨季长,湿度大 D . 对流旺盛
  • 9. (2020高三上·安康月考)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图示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1979年~2008年,华北地区(   )
      A . 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B . 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 C . 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D . 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大
    2. (2) 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 B . 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 C . 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 D . 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
  • 10. (2020高三上·张家口月考)     根据探测高度要求,气象台站给携带探空仪的探空气球充满足够的氢气,然后记录飞行过程中实时测定的温度、湿度等大气要素数值,分析大气状况。最后气球破裂飘落。图1为广州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夏季某日在操场释放的探空气球,图2为气球释放后某时间段记录的温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此次探空气球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最大飞行高度10km B . e-d段可检测到空气电离层的存在 C . d-f段检测到空气杂质增多 D . e-a段检测到强烈的逆温现象
    2. (2) 图中a-b时间段内,探空气球上升的因素包括(   )
      A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导致气球上升的直接原因 B . 气球上升时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东偏移 C . 空气温度梯度大会加快气球上升速度 D . 大气杂质明显阻碍气球上升,导致上升速度逐渐减慢
  • 11. (2019高三上·承德月考) 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100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距市中心的范围是(   )
      A . 1~6. 5km B . 1. 5—5. 2km C . 1. 5—5. 5km D . 1.5km以内和5.2km以外
    2. (2) 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 . 500米 B . 100米 C . 350米 D . 150米
    3. (3) 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A . 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 . 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C . 有利于成云致雨 D . 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 12. (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 大气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也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重要原因。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   )
      A .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 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 .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 . 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 (2) 下列有关大气各主要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 . 水汽的相变,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C . 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D . 对流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 (3)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气中氮含量不断减少 B . 二氧化碳成为干洁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C . 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增加 D . 臭氧的含量增加
二、综合题
  • 13. (2020高一上·宜秀月考) 下图表示干洁空气的组成和比例。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字母A、B所表示的分别是
    2. (2) 其中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的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的是
    3. (3) 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还有水汽和杂质,它们是的必要条件。
  • 14. (2019高一上·菏泽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图中画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界线(甲乙在不同的大气垂直分层)。
    2. (2) 甲处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描述该层大气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3. (3) 乙处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描述该层大气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 15. (2021高一上·淅川月考) 依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d为莫霍界面,飞机平稳飞行时应该与曲线最为接近。ab之间为层,该层问题严重,ba层气温变化特征是
    2. (2) 若ba层产生,对(1)题中a线以上的大气层有强烈的影响(极光),那么cd层是,对应的太阳活动是,周期是
    3. (3) 若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的土壤层,需要土壤层具有减少水分渗漏覆一层黏土,也需要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覆一层沙土,生长植物需要有机土层,那么黏土层应该为图中之间(填字母,下同),沙土层应该为图中之间。
  • 16.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 2017年4月20日晚,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二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层(填大气层名称),原因是
    2. (2) 图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层(填大气层名称),原因是
    3. (3) ①层大气直接热源是
    4. (4) ②层大气中含有,能吸收对人类和动植物有伤害的,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5. (5) ①→②→③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6. (6) 下列是“太空快递”升空新闻上部分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   )
      A . 我晕,越来越缺氧 B . 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 C . 小哥不易啊,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 D . 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的彩虹妹妹
  • 17. (2021高一下·绥化开学考)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和“大气的垂分层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说明在图中画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的界线不是很容易画的原因。
    2. (2) 有人说“生物圈只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你同意吗?请说说明理由。
    3. (3) 指出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4. (4) 简析B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