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2亿年前是彼此相
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②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实验组别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电压表 的示数/伏 | 0.5 | 1.0 | 1.5 | 2.0 | 2.5 | 4.5 | 4.5 |
电流表 示数/安 | 0.08 | 0.12 | 0.17 | 0.20 | 0.23 | 0 | 0 |
电流表 示数/安 | 0.10 | 0.11 | 0.13 | 0.15 | 0.17 | 0.10 | 0.10 |
①取两支50毫升注射器A、B,通过乳胶管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设置缓冲液,利用笔式酸度计调节pH4.0、pH5.0、pH6.0、pH7.0、pH8. 0五个梯度,将2%酵母菌溶液和4%H2O2溶液同时调节至相应pH。
③将对应pH处理的4%H2O2溶液和2%酵母菌溶液各4毫升分别加入到注射器A、B中,组装好装置,
同时打开止水夹,向对应酵母菌溶液中推入H2O2溶液。
④记录1分钟、2分钟、3分钟注射器内氧气变化量,统计氧气平均释放速率(毫升/分钟)。.
⑤每组重复3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绘制出不同pH下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如图乙。
【选材制作】选取溢水杯、泡沫块、托盘和粗铁丝、细铁丝等材料制作成“浮漂器”。“浮漂器”的支撑杆由粗铁丝制成,下托盘由细铁丝制成。
【验证步骤】
①将“浮漂器”置于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取一小石块放在上托盘,在支撑杆上标出水位刻度线。
②将小石块改放在下托盘,往上托盘加砝码,同时用空烧杯接收溢出的水,直到水位刻度线与水面相平。
③取下砝码,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上托盘。
【结果分析】由步骤①②得出石块所受浮力F浮=G砝码 , 由步骤②③得出烧杯中水的重力G排=G砝码。因此,F浮=G排 , 即石块所受浮力等于其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小明查阅资料发现:
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粘性越强,液体不易流动;
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会放热。
小明想探究是否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粘性增强,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实验使用如图的装置以及大烧杯、秒表、碎冰、蒸馏水、足量40%氢氧化钠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资料1: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根系中有大量固氮菌,固氮菌擅长从空气中固氮,
资料2:紫云英还田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提高,不仅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也能提高参与碳、氮、磷等养分转化的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资料3:紫云英掩埋后形成的腐殖质能与土壤颗粒形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结构。
结合以上资料分析“紫云英还田”能有效提升水稻田的产量的原因。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可能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