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古人自处时的宁静平和。吴均陶醉在富春江美景中,停息物欲之心,获得内心的平和富足: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苏轼漫步在沙湖道中,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和”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丰收之年,山西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丰年留客足鸡豚。大道之行,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弱势群体都受到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独、废疾者。
“和”是古人面对自然时的天人合一。陶渊明在东篱下与南山相会,闲适的心境与静穆的山野物我合一:,。杜甫在《望岳》中渴望登临泰山之巅,远大的抱负与巍峨的泰山融为一体:,。
村长:同学好!接下去的两句诗你知道吗?
同学:村长好!我知道啊,不就是“①,②”嘛。但是您知道吗,墙上贴的诗句中错了一个字,“逐”应该改为“③“。
村长:“逐”还是不错的嘛。家里来客人了,主人追着院子里的鸡和小猪仔,好客得很。按你们学生娃的说法,这是化静态为动态,画面感很强。这不好吗?
同学:您真有学问。但是原诗中的这个字,不仅仅写出主人好客,④。再说,经典是要敬畏的。您说是吗?
A《诗经·秦风·蒹葭》
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