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中国人失...

更新时间:2022-07-07 浏览次数:7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ú)论        (chá)粉      (pín)临 B . (shěng)悟     (kǎi)叹      (jiǒng)然不同 C . (tǎng)若      主(zǎi)      惟妙惟(xiāo) D . (miǎo)茫      (kuāng)骗    (kuài)炙人口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摧残    兴高彩烈    埋头苦干 B . 诬篾    一拍即合    情不自禁 C . 脊梁    无可置疑    痴心枉想 D . 笼罩    恪尽职守    郑重其事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B .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 , 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C . 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D . 事到如今,我们必须得接受事实,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B . 江苏省沭阳县一位因工作失误而被降级的原正科职干部,几年来在副职岗位上干出实绩,近日再次被提拔为一把手。 C .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火力发电的效率等,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D . 有一些中小学,从批改作业到值日保洁,从打印教辅材料到监督学生考试……只要老师一声令下,这似乎都成了家长的“分内事”。
  • 5. (2021九上·邵阳竞赛)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和雨果作为中法两国各自的文坛巨擘都扛起了时代的大旗,鲁迅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代表的一篇篇杂文具有炽热的民族情感,而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则富有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B .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其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有《项链》《悲惨世界》《装在套子里的人》。 C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而成,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D .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封建科举罪恶的长篇小说,课文《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在迟暮之年时来运转,考中秀才,一朝得道,喜极而疯。他和他身边的人联袂上演了一幕人间闹剧。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为批驳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一篇杂文。 B . 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个问句,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本文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再用驳论证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 D . 本文中的“正史”指的是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 《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 B . 上级通知王明同学6月5日前去参加我市“红旗飘飘,伴我成长”演讲活动。 C . 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D . 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 8.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

    ③是我们做出任何努力的发心所在

    ④不见得我们一定会做得多棒

    ⑤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

    A . ④①⑤③② B . ④②⑤①③ C . ①④⑤②③ D . ③④⑤①②
  • 9. 填空。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文和文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文。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三种。

  • 10. 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
    1. (1)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2. (2)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3. (3)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4. (4)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证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着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 (1) 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 (2)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于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 (3) 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4)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②“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纪秀生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20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我”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有删改)

    1. (1)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 (2)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 (3) 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 13. 现代文阅读

    自信助人成功

    张雨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摘自《思维与智慧》)

    1. (1) 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2. (2) 选文第①段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
    4. (4) 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 (5) 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和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三、语言表达
  • 14. 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义,说说下面句中的“中国人”的不同含义。

    ①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他信力”。

    ③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15. 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妙处。
    1. (1)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 (2)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16. 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1. (1)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2. (2)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