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同学们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实验1: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
实验2: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
实验3: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
目的分析:增加实验2、实验3是通过对比实验,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比三条曲线,小金得到如下结论: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其他同学认为,结论②不严谨,他们的理由是。
(猜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猜想Ⅰ、石墨棒;猜想Ⅱ、。
⑴(实验)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黑色粉末,那么猜想Ⅱ不成立。
⑵(结论)石墨棒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
⑶(改进)把石墨棒换成铝粉,重复上述操作,又获成功。改进后的实验证明,铝粉能还原氧化铜,并生成氧化铝。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拓展)如果使用复印机的“碳粉”代替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更好。说明物质间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与有关。
实验操作 分组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①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②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③控制温度 |
0℃ |
37C |
60℃ |
④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 |
|||
⑤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
1滴 |
1滴 |
1滴 |
⑥观察实验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自重 |
27吨 |
轮胎总数 |
4 |
总触地面积 |
0.6平方米 |
陆上最大速度 |
90千米/小时 |
水上最大速度 |
12千米/小时 |
活动一:同学们将14cm(30克)的食盐完全溶解在100mL水中,
发现总体积只有111mL,原因是。得到的食盐水的密度为kg/m3(结果保留2位小数)
活动二:按图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灯发光。查阅资料可知,溶液导电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图2中“O”表示的离子是(填符号)。此时溶液在电路中相当于导体,若将两铜片适当靠近,会发现灯变(填“亮”或“暗”)。
活动三:同学们将食盐换成 重做图1实验,灯仍然发光。为证明确实是钡离子和氢氧根子导电,可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碳酸钠溶液 D.硫酸钠溶液
器材整理:小乐认为可以用实验后剩余溶液来浇花以节约水资源,其他同学认为此做法不当,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