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 .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 2.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3.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 .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 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 . 抵御了外来的侵略 D .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 4.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货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荐这枚货币的铸造时间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的(    )

    A . 汉朝 B . 北魏 C . 唐朝 D . 宋朝
  • 5.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B .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 6.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 . 强干弱枝 B . 分解相权 C . 民贵君轻 D . 重文轻武
  • 7. 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8. 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战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 . 中西方之间开始文化交流 C . 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 . 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 9.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 10. 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材料反应张謇的思想主张是(    )
    A . 商务立国 B . 实业救国 C . 发展农业 D . 学习西方
  • 11. 如下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

    A . 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 .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 . 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 12. “过去皇帝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如今皇帝都可以打倒,那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的呢?”这段话表明(    )
    A . 太平天国打击了清朝统治 B .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序幕 C . 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D .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 13. 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A .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 . 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 . 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 14.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 .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 .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15.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 .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 16.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该主张(    )
    A .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 .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 .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 17.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
    A . 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B . 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 .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 打破了同民党的经济封锁
  • 18. 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 . 1840—1894年 B . 1895—1911年 C . 1912—1945年 D . 1946—1949年
  • 19. 《人民日报》真实的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中最早刊登于《人民日报》的是(    )
    A .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 《为全面的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C .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D . 《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 20.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 21. 1984年6月3日,常州首批13家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实施这种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    )
    A .   推进公私合营 B . 增强企业活力 C . 促进对外开放 D . 确立市场经济
  • 22.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 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 . 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 .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 .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 23. 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选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①属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B . ②的回归实现于1999年 C . ③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D . ③问题的解决为②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
  • 24. “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
    A .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 .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25. “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是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赫鲁晓夫改革 C . 勃列日涅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儿童”这一概念的发明并不是由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产物……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无论是绘画、雕塑和艺术,还是读本文字,都很少能够见到一个真实的儿童,人们常用“小成年人”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眼中的孩子,即“儿童”是未成型的“成人”。到近代早期,“小大人”的形象逐渐被一个个灵动活泼的世俗生活的儿童形象所取代。这种形象的前后变化体现了人们看待儿童的目光的转变。

    ——李霄卫《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欧儿童形象的变化》

    材料二: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共有419560人,其中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即达192887人。为了扩大童工的来源,工厂、矿区和手工制造业等部门大量招收年幼童工,煤矿有时招收了年仅四岁或五、六岁的童工,六岁到七岁的也不少,经常是七至八岁,而最普遍的是八至九岁。由于童工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因而很快地排挤了成年工人。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材料三:1925年青岛(日商)大康纱厂5000多人罢工,其中3/5为童工。大康纱厂“主持罢工”的全是一般童工。各地纱厂、火柴厂青工童工的自发斗争,都是反抗情绪高涨之证明。除直接进行或参与罢工斗争外,童工也以消极怠工的方式反抗资本家的压迫、剥削。

    ——鲁运庚刘长飞《民国初年的童工研究》

    材料四: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满小欧等《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材料五:国际联盟1924年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儿童权利”概念;……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定的形式使“最大利益”成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基本原则,儿童作为权利的主体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乔东平等《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六: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化革命”时期,“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其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

    ——陈乐乐《新中国70年儿童观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阐述人们对儿童形象认知变化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工厂”的动力机器名称。童工的出现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必要条件?概括童工使用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童工反抗的两种方式。结合所学回答,这种反抗是哪两个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阐述这一矛盾的理论思想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美国此时对儿童权利的保护与哪一社会变革相关。
    5. (5) 写出决定成立材料五中的两个国际组织的会议名称。并概括材料反应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方式。
    6. (6) 结合所学分析建国初期儿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观念可能和这一时期哪些运动有关?依据材料六分析影响人们儿童观变化的因素。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的强盛与外交的双向性;近代中国的衰落与外交的被迫性;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外交的参与性;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崛起与外交的共荣性。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同的原因。但不管其原因和特点的差异性有多大,其和平的本质却始终不变。

    ——摘编自吴慈仁《中国发展与外交政策的变化》

    要求:①阐述材料的核心观点,选择符合不同阶段外交特点的具体史实六例(每个阶段至少一例)进行论述。②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24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