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

更新时间:2022-07-12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ié)责     解(pōu)     芦(huì)     深(è)痛疾 B . (jī)形      (nì)名      叮(zhǔ)     (yǎo)无消息 C . (fēi)红     发(jì)      (jiā)带     抑扬顿(cuó) D . (xùn)     (piě)见     (pá)手      (huì)人不倦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声调    愤然    霉菌    几次三翻 B . 照像    芋梗    威慑    油光可鉴 C . 亵渎    枪毙    和蔼    好意难却 D . 绎站    寓居    脱漏   喜不介意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B . 对于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鲁迅先生也曾不以为意 C . 电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扣人心弦。 D . 小丹的父母三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杳无消息
  •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其中“看电影”事件对作者的影响极大,是作者选择“弃医从文”的救国救民道路的直接原因。 B . 本文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对藤野先生第一次出场时的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几笔就勾勒出一位相貌平平的学者形象。 C . 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 这篇回忆性散文注重对典型事例的描述,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作者的彷徨心理。
  •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些小品表演往往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出现台上台下齐动情的场景。 B . “华为”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C . 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 . 对涉及人们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的重要保证。
  • 6.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 7. 下面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 . 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了解社会大事) C .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 .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 8. 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 .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9. 《藤野先生》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暗线是。本文按顺序组织材料。
  • 10. 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二、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回忆老师陈寅恪

    季羡林

        ①要论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

        ②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我曾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安然无恙 , 而且因此同郑振铎先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③但也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我同一群学生去旁听冰心先生的课。她当时极年轻,而名满天下。我们是慕名而去的。冰心先生满脸庄严,不苟言笑。看到课堂上挤满了这样多学生,知道其中有“诈”,于是威仪俨然地下了“逐客令”:“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我们悚然而听,憬然而退,从此不敢再进她讲课的教室。四十多年以后,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由怒目金刚一变而为慈眉菩萨。我向她谈起她当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经完全忘记,我们相视而笑,有会于心。

        ④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寅恪师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⑤在清华时,除了上课以外,同陈师的接触并不太多。我没到他家去过一次。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陈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⑥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延根大学。到了这里,我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等。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极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有人说:“名师出高徒。”我的老师和太老师们不可谓不“名”矣,可我这个徒却太不“高”了。忝列门墙,言之汗颜。但不管怎样说,这总算是一个中德学坛上的佳话吧。

    (有删改)

    1. (1) 第②段中划线词语“安然无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2) 选文第③段较为详细地叙写冰心先生有何用意?
    3. (3) 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4. (4) 陈寅恪老师对“我”有哪些积极影响?
  • 12. 阅读《那年花开》,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 有删改)

    1.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 (3) 请从A句和B句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句: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句: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 (5)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1. (1) 请概括出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
    2. (2)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3. (3)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具体意思是:
    4. (4) “我”为什么要对藤野先生撒谎?
    5. (5)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请根据文中这段描写,揣摩一下藤野先生的心理,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三、语言表达
  • 14. 结合本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

    下联:道惜别,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 15. 下面是同学搜集的一幅鲁迅先生的画像,请你为其配一段描述性文字。(80字左右)

  • 16. 为了配合学校举办的主题为“阅读经典,滋养心灵”的活动,语文老师在班级开展了以“阅读·经典·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近年来,鲁迅作品与中学教材的关系问题每每引起舆论的关注。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里“大撤退”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引起热议。请你以“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为观点,结合所学的课文知识,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