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4:化学基础2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20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杭州)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样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 .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 . 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 . 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 . 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 2. 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 . 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 . 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 . 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 3. 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所做实验中涉及的一个化学反应可用下图表示。该反应属于(    )

    A . 分解反应 B . 化合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4. (2022·湖州) 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中 B .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 . 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 . 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 5. 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 .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 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 6. (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 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2·温州) 我国古代用火法炼硫,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S2 FeS+S。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8. (2022·绍兴) 小敏称取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 铁和铜都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7:8 B . 铁和铜都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 C . 铁有剩余,铜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6 D . 铜有剩余,铁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4
  • 9. (2022·绍兴) 春秋初期,绍兴一带是南方的一个冶铁中心,其炼铁方法是在1000℃左右的温度下,使木炭和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含较多杂质的海绵铁。其中主要化学反应为:3CO+Fe2O3 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绵铁是一种纯净物 B . 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 上述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2种 D . 炼铁过程中,木炭只是作为燃料使用
  • 10. (2022·金华)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 .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 .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 11. (2024九上·武义月考) 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 . 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 . 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 .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 . 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二、填空题
  • 12. (2022·杭州)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

    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

    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

    1. (1) 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 (2) 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CaCO3 CaO+CO2↑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 (2022·台州) 图甲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向黏土和砂石堆起的“火山口”中放入金属钠,再加入水。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放出热量,引发燃烧,火花四射。

    1. (1) 图乙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
    2. (2) 请写出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地球上的火山喷发是变动的表现。
  • 14.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 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 (1) 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
    2. (2) 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 (3) 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5. (2022·湖州)   25亿年前~24亿年前,由于蓝细菌的光合作用,大气中氧气浓度急剧升高,称为“大氧化事件”。大气中的甲烷被氧化,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到原来的1/3左右,导致地球急剧变冷。
    1. (1) 效应的减弱导致地球急剧变冷。
    2. (2) 下图所示微观模型表示了层的形成过程,这一变化为生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创造了条件。
  • 16. (2023九上·余姚期中)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 (1) 金属锆熔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 (3) 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装置。

    1.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填字母)。
    2. (2) 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然后
    3. (3) 若用装置C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测得的体积比理论值小,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 18. (2022·金华) 性能神奇的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是钛矿石之一,目前利用金红石大规模生产钛的过程是:

    ①在高温条件下在往金红石与碳粉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反应制得四氯化钛(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四氯化钛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

    完成下列问题:

    1. (1) 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19. (2023·定海模拟) 家务劳动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能将科学知识学以致用。
    1. (1) 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导致金 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
    2. (2) 烹饪时如遇油锅着火,灭火的措施是,以免引起火灾。
  • 20. (2022·丽水) 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碳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闻的转化关系。

    1. (1) 室出物质B的化学式
    2. (2) 写一个C→E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反应类型有          (填字母)。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2·杭州) 小金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1. (1) 呼吸气路的设计:自教呼吸器使用时,需用鼻夹夹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软管进行呼吸。在正常呼气时,单向阀A和B的开闭情况是(选填“A打开,B闭合”或“A闭合,B打开”)。
    2. (2) 生氧药品的选择:小金查阅资料发现超氧化物(用MO2表示,其中M为+1价)可与人呼出气中的CO2、H2O反应生成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MO2+2H2O=4X+3O2

      4MO2+2CO2=2M2CO3+3O2

      X的化学式为

      500g超氧化钾(KO2)和500g超氧化钠(NaO2)的生氧性能如图丙所示。小金依据人正常呼吸时需要生氧药品的生氧速度不低于1L/min,并结合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和生氧药品的生氧性能,选取了KO2作为生氧药品。选取KO2的优点是。(写出1点)

    3. (3) 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的因素有(选填序号)。

      ①生氧药品的质量            ②外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③外界氧气浓度              ④生氧药品的种类

  • 22. (2022·杭州) 同学们用4%的NaOH溶液和8%的CuSO4 , 溶液制备Cu(OH)2 , 有同学并未得到预期的蓝色沉淀,而是得到浅绿色沉淀(经测定为碱式硫酸铜):还有同学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蓝色沉淀中出现黑色物质(经测定为氧化铜)。针对这些异常现象,小金在室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1:生成沉淀颜色与反应物的质量比的关系

    两种溶液取用的质量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两种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试管)

    编号

    4%的NaOH溶液的质量/g

    8%的CuSO4溶液的质量/g

    沉淀颜色

    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

    2

    2

    浅绿色

    不出现

    4

    待填

    蓝色中混有浅绿色

    5

    6

    2

    蓝色

    3

    1. (1) 根据探究目的及相关实验现象,②中8%的CuSO,溶液的质量应为g(选填“2”“4”或“6”)。
    2. (2) 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探究2: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

      按探究1中③的方法制备5份含蓝色沉淀的混合物,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处理方式

      不做处理

      直接向试管中加8mL水

      直接向试管中加16mL水

      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水

      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 4%的Na2SO4溶液

      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

      3

      11

      17

      不出现

      不出现

      判断④中的蓝色沉淀已洗涤至中性的操作是

    4. (4)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是
  • 23. (2022·台州) 在实验室里可以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
    1. (1) 请从下列各图中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填序号)。
    2. (2) 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铝都可以作为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为了比较这三种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分解快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器材和药品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秒表、电子秤、上图中合适的装置。

      实验药品:氯酸钾,颗粒大小相同的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

      实验步骤:   ▲   .

  • 24. (2022·温州) 小明认为教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室外低,于是想用红磷测定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老师告诉他,足量的红磷燃烧并不能耗尽空气中的氧气,建议用一氧化氮气体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注射器获取V1毫升教室内的空气,通过导管缓缓地全部推入量筒,与量筒内足量的V2毫升一氧化氮气体混合,待充分反应后,读出量筒中剩余气体体积为V3毫升。

    说明:①V1、V2、V3都是在与教室气温、气压相同的状态下测得。

    ②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③同温同压下,在氢氧化钠溶液参与下,4体积一氧化氮与3体积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产物能完全被溶液吸收。

    1. (1) 小明用气密性良好的注射器,获取V1毫升教室内空气的具体操作是
    2. (2) 实验测得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V1、V2、V3表示)
    3. (3) 小明提出,注射器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但老师指出,相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不是“主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还有许多科学实验中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请再举一例并指明次要因素。
  • 25. (2022·绍兴) 下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 (1) 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十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反应。
    2. (2) 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选填“升高”或“降低”)
    3. (3) 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反应。

    4. (4)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 . 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 . 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 . 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 26. (2022·金华) 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

    1. (1) 结合实验原理,图1中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是;(填字母)
    2. (2) 【实验探究】

      探究Ⅰ.影响因素探究

      在制取CO2气体时,为了探究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了四组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大理石的质量/g、颗粒大小

      m块状

      m块状

      m粉末状

      m粉末状

      盐酸的体积/mL、浓度

      V稀盐酸

      V浓盐酸

      V稀盐酸

      V浓盐酸

      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选填实验组别)进行对照。

    3. (3) 探究Ⅱ.性质探究

      做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验证实验时,同学们将NaOH溶液加入到充满CO2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扁,由此得到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CO2气体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

      为回答该同学的质疑,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250mL的烧瓶中分别充满CO2气体,通过注射器同时向两个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最后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小科得出CO2气体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变扁,同时CO2与NaOH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结合图2中A、B曲线变化特点,写出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4. (4) 【拓展提高】小组同学完成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测定,其方法是:将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3)。小科利用该实验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

      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1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待充分反应后,关闭活塞

      ④再次通空气一段时间

      ⑤再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2

      有同学指出实验步骤③操作明显不合理,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27. (2022·舟山) 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
    1. (1) [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2. (2) [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8. (2022·舟山) 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I.锥形瓶内装人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II.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III.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反思]

    ⑴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 29. (2022·丽水) 定律是对自然现象或关系的描述,通常可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达。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丽查阅到以下材料:
    1. (1) 玻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的质量是
    2.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填字母);
      A . 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 .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 .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 (3) 受上述研究启发,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

      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气球的作用有

    4. (4) 小丽认为,蜡烛燃烧后剩下的固体质量比燃烧前少了,因此该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诸你设计世个能说服小丽的简明实验思路
四、解答题
  • 30. (2022·杭州) 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为原料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每天需要吸收0.64吨二氧化硫,则该发电厂每个月(按30天计)需要含碳酸钙为90%的石灰石多少吨?(杂质不参与反应)
  • 31. (2022·台州) 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 (1) 二氧化碳的发现

      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但有灰烬,还产生了一种不可见的气体,于是他将该气体命名为“森林之精”。蜡烛的火焰会在该气体中熄灭,说明了这种气体的化学性质有

    2. (2) 二氧化磯的制取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现要制取4.4克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

    3. (3) 二氧化碳的减排和消耗

      人类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32. (2022·湖州) 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 (1) 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2. (2) 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3. (3) 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__________;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3. (2022·宁波) “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 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 , 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 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 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 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 。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

    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

    (已知:NH4NO3+NaOH 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 (1) 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A . 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 . 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 . 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 (2) 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3. (3) 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 34. (2022·温州) 实验室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明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盐酸利用率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 (1)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2. (2) 小明用400克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升?(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3. (3) 实验中,小明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升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 35. (2022·温州) 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 (1) 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2. (2) 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3. (3) 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 36. (2022九上·义乌期中) 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 (1) 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2. (2) “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3. (3) 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 (4)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 37. (2022·金华)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 (1)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_________
      A . 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 . 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 . 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 . 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2. (2)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 (3) 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①CaO+H2O=Ca(OH)2 , ②Ca(OH)2+Na2CO3=CaCO3↓+2NaOH。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 38. (2022·舟山)   2022年我国将有6名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要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1. (1) 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等代谢废物。
    2. (2) 为实现氧的循环,目前空间站内利用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 CO22H2O+CH4。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质量约1.1千克,若这些二氧化碳全部与氢气反应,则可生成水多少千克?
  • 39. (2022九上·舟山月考) 开春以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某农场积极做好科学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1. (1) 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如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为促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需要多施磷肥。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A . 碳酸钾(K2CO3) B . 尿素[CO(NH2)2] C .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2. (2) 氮肥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一百亩水稻需要施3950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这些碳酸氢铵用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合成,需要氨气(NH3)多少千克?
    3. (3) 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 40. (2022·丽水) 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1. (1)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 (2) [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然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不同。

    3. (3)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份纯度。

      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 (4)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 41. (2022·丽水) 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形成]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岗岩等岩石内。

    1. (1) 萤石矿属于(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 (2) [萤石开采]萤石开采过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药装入凿好的岩壁小孔,将岩石炸成碎块,再将岩石碎块装入车厢运出矿洞。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
    3. (3) [萤石浮选]蛋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
    4. (4)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克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克,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

    5. (5)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              (填字母)。

      A . 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 . 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 . 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五、综合说理题
  • 42. (2022·台州) 兴趣小组在调查某城市的“热岛效应”时发现:

    城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能量消耗较多,绿化率较低,气温较高。

    郊区:人口密度小,绿化率较高,河道密布,气温较低,但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

    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的现象作出解释。

  • 43. (2022·丽水) 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点火方式越来越使捷多样,但火柴仍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火柴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图乙是小丽设计的三种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 F3 , 且B、C的火柴棒与擦火皮夹角相同,则哪种方式更容易将火柴引燃?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