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溶解固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②在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
③在浓缩蒸发液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蒸发水的质量/克 | 2 | 2 | 2 |
剩余溶液的质量/克 | 98 | 96 | 93 |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水的质量/克 |
50 |
50 |
50 |
50 |
食盐的质量/克 |
15 |
20 |
25 |
30 |
溶液质量/克 |
65 |
68 |
m |
68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b.图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填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组别 | 1 | 2 | 3 | 4 |
精盐产率 | 91% | 69% | 73% | 75% |
步骤1:用天平称取5克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完全溶解为止。玻璃棒在这里搅拌的目的是。
步骤2:将步骤1得到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主要物质是(填“泥沙”“食盐”)。
步骤3:将所得的澄清溶液倒入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
温度/℃ 溶解度/g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氯化钠 |
35.7 |
36 |
36.6 |
37.3 |
38.4 |
39.8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组别 | 1 | 2 | 3 | 4 |
产率 | 75% | 83% | 83% | 72% |
老师对产率的评价 | 偏低 | 偏高 | 偏高 | 偏低 |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A |
35 |
35.5 |
36 |
36.5 |
37 |
B |
6 |
10 |
18 |
36.5 |
50 |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温度/℃ |
0 |
1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 度/g |
氯化钠 |
35.7 |
35.8 |
36.0 |
36.6 |
37.3 |
38.4 |
纯碱 |
7.1 |
12.5 |
21.5 |
38.8 |
46.0 |
43.9 |
a.单一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b.某同学所测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选填字母)。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a.步骤如下: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b.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
A.量取水读数时俯视B.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D.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
c.配制完成的氯化钠溶液B的浓度为8%,质量为40g,请通过计算说明需向溶液B中加入浓度为多少、质量为多少的氯化钠溶液才能配制成溶液 A。(请在溶液 B 的基础上配制,假设加入的氯化钠溶液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