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市容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七下·容县期末) 下图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 .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 . 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 . 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 2. (2024七下·潮州期中)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这些史事共同说明(    )
    A . 农业的持续发展 B . 唐朝兴盛的原因 C . 唐朝兴衰的过程 D . 藩镇割据的结果
  • 3. (2022七下·容县期末) 南宋诗人陆游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词人辛弃疾也写道“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这些诗词共同反映了(    )
    A . 南宋与元的对峙 B . 宋朝与辽的战和 C . 南宋与金的战争 D . 宋朝的重文轻武
  • 4. (2023七下·云浮期末)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开辟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B . 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C .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 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 5. (2022七下·容县期末) 一阵阵,一段段,从酒楼、茶馆艺人指下口中传来的作乐声、市民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传入深宫,传到仁宗的耳畔。仁宗不禁问宫人:这是何处作乐?宫人告诉他说,这是民间酒楼作乐。这一场景再现的是(    )
    A . 北宋城市“瓦子”情景的生动 B . 宋朝百姓农业丰收后的喜悦 C . 北宋城市建筑的特点 D . 宋朝城市娱乐生活的丰富
  • 6. (2022七下·容县期末) 史书称该王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该王朝对这样辽阔的疆域采取的有效统治措施是(    )
    A . 实行行省制度 B . 实行科举制度 C . 设置三省六部 D . 设立转运使
  • 7. (2024七下·宽城期末) 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 . 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 . 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 . 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 8. (2022七下·容县期末)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
    A .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 . 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 . 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 .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 9. (2024七下·通州期末)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大旱,农民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    )
    A .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 .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 . 连年大旱,农民暴动 D . 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 10. (2024七下·徐闻期末)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 . 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 . 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 . 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 .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 11. (2022七下·容县期末) 毛泽东曾评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事件不是发生在康熙皇帝在位时的是(    )
    A .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B .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 . 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 12. (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 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口、耕地和人均耕地统计表,为解决其反映的突出问题,促使清朝(    )

    年份

    人口(百万)

    耕地(万项)

    人均耕地(亩)

    1661年

    76.55

    485.22

    6.34

    1685年

    81.37

    560.19

    6.88

    1706年

    81.65

    551.95

    6.76

    1722年

    103.05

    784.37

    7.6

    1734年

    109.42

    820.3

    7.50

    1753年

    183.68

    677.58

    3.69

    A . 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 鼓励垦荒改良新品种推动粮食产量提高 C . 积极打压工商业使其无生存之地 D . 纵容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兼并土地
  • 13. (2022七下·容县期末) 如下图中呈现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清朝(    )

    A . 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 B . 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动 C . 与外国的经济交往密切 D . 仍坚守固有的经济政策
  • 14. (2022七下·容县期末) 张帆在《中国古代简史》一书中提出:“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黄金时期。作者意在说明(    )
    A .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C .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D . 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
  • 15. (2023七下·普宁期末)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外来文化影响 B . 文化专制松弛 C . 市镇经济繁荣 D . 印刷技术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0分)
  • 16. (2022七下·容县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宋都城临安商业繁荣,城内“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无虚空之屋”。当时的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泉州、广州设有“蕃坊”“蕃学”、市舶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所到之处,为了“示中国富强”,郑和都会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用中国货物换取亚非各国的特产奇珍。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在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明朝的海外贸易与南宋相比有何异同。
    4. (4)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至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逆转?
  • 17. (2022七下·容县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朝

    治理措施

    元朝

    设置了①,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②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清朝前期

    1684年,设置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清朝1727年,在西藏设置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材料二:从整体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意思是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 (1) 请将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处填写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列举两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的事例一例,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元朝、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举措有什么重要意义?
  • 18. (2022七下·容县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果

    发明

    时期

    成果

    传播

    影响

    隋唐时期

    发明雕版印刷术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_B_,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宋

    _A_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代

    发明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

    出现铜活字印刷

    战国

    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_C_”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北宋

    发明指南针

    北宋末年

    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唐朝

    中国人已经发明火药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_D_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南宋初

    制成竹管火枪

    南宋后期

    发明突火枪

    元朝

    发明火铳

    ①沈括    ②朝鲜③印度    ④12世纪   ⑤毕昇

    ⑥13世纪    ⑦司南    ⑧罗盘    ⑨郭守敬    ⑩斯里兰卡

    材料二: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候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四: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1) 请从材料一表格下的①—⑩内容中选择正确的四项,并将其序号填入表中A、B、C、D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3. (3) 材料三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