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达标训练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7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字词书写
  • 1.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 (1) 月光下,小桥披上了一件银纱,像月光下的仙女(yāo ráo)多姿。
    2. (2) 细细的藤蔓上挂满了花朵,在风中(yáo yè)。
    3. (3) 屈原的作品中表现自己胸怀政治理想却被无视的忧戚( )之感俯拾即是。
    4. (4) 一连半个月的阴雨天终于过去,明媚鲜妍( )的春光再次回到了我们身边。
  •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莽(  )   外( )          妖()             稍( )

    ( )   成吉思()   风流人物()   今()

二、选择题
  • 3. (2023八下·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________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_______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________,好不热闹!

    A . 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 . 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 . 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 . 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qīn)佩(bīn)临(xiān)为人知 B . (pōu)附(hè)(shǐ)志不渝 C . (pǔ)咀(jué)锐不可(dāng) D . (cuì)徘(huí)(tuò)手可得
  • 5. (2021八上·毕节月考)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报道,我才知道今年的电视剧《都挺好》有多火。 B .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D .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塑造了众多特点分明、形象鲜明的人物,它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 . 《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追求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而逆袭奋斗成功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 C . 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鄙人”“见谅”等;敬辞有“惠赠”“垂询”“赐教”“劳驾”“久仰”等。 D . 诗歌,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沁园春•雪》。诵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以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
三、基础知识综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yán(    )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园。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nèn(    )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娉婷)②冠冕)    ③鲜yán()  ④柔nèn(

    2. (2) 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3. (3) “娉婷”在诗中的意思是,“天真”在诗中的意思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都分外妖娆。那轻灵的玉兰、鲜的桃花、飘逸的杏花、忧的梨花、pīng婷的海棠,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者浓妆或者(A),或者整齐或者(B)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一展风流。但以食为天的农人们,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肥料,让油菜花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丰润的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忧() pīng()婷

    2. (2) 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凌乱  零散  淡妆  淡抹

      A  B

    3. (3) 文段中的“妖娆”一词的意思是
    4. (4)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籍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jiǎo(     )洁       温  )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
    4. (4)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10. 请欣赏下面一阕词的书法作品局部,回答相关问题。

    1. (1) 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篆书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草书
    2. (2) 这首词的题目是,词作者是(人名)
    3. (3) 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人名)
    4. (4) 请将作品的前三句正确、工整、规范地用简体字抄写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
  • 11. 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 (1) 【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2. (2) 【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消除它,;烦恼是,消除它,

    3. (3) 【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 12. 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1. (1) 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2. (2) 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改为“”。
    3. (3) 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这样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五、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A .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 .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 .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2.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3)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 (2) 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 (3) 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 (4)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5. (5)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六、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要求: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吗?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