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2021年4月29日,搭载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空间站是基于当代最新技术成果而设计建造的,尽管当前维持空间站运行需支付巨额费用,但它能为今后开展更前沿的科学实验和太空探索提供更新、更可靠的平台。这告诉我们(   )
    A . 事物之间只有直接联系,没有间接联系 B . 人为事物的联系因人类主观需要而形成 C . 既要看到眼前联系,也要看到长远联系 D . 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 2.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月考) 台湾长荣海运集装箱船“长赐号”3月23日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运河双向大堵塞,100多艘巨轮排队中。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应声上涨,到24日国际原油平均涨幅达到了6%。这告诉我们:(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④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3.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2021年AR眼镜将采用外接智能手机的设计,透过终端跨领域的整合,让智能手机成为AR眼镜的运算平台,降低AR眼镜产品本身的重量与成本。特别是2021年5G网络环境将更成熟,透过与5G智能手机的结合,除了能更顺畅运行各种AR、App之外,亦能倚靠智能手机的连网实现各种个人影音娱乐功能,促使手机品牌与电信运营商推动AR眼镜市场发展的意愿大幅提升。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固有联系   

    ②运用系统优化法,能促使各要素发挥最大功能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

    ④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4.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斯班瑟在1968年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的客观性表明发明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的必然性要求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的具体性要求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2021年3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捷教授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智能地动”监测系统,可以1秒内准确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2021年3月24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表声明说,一艘名为“长赐号”的重型集装箱货轮卡在了运河中间。运河突然被切断,几百艘货轮被迫滞留,导致了国际油价上涨,欧洲生活用品吃紧,世界贸易每小时的损失达4亿美金,经多方努力,历时12天,苏伊士运河运输拥堵状况已经解决。这说明( )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②要看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关注个别孤立事件的影响

    ③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关注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④人类在解决运河堵塞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家长穿旗袍为孩子高考送考,渴望旗开得胜;手戴红手串,代表红红火火,乘坐985公交,天王盖地虎,全上985。从哲学上讲,将前途命运与“穿戴”相联系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
    A .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B . 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C . 人们可改变条件创造具体的主观联系   D .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 8.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乐景与想象中的离别后的凄凉孤寂形成对比,表达离别的不舍和愁绪,也映照了诗人被贬的怀才不遇。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①诗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现实与未来的联系,使诗更具朦胧美和表现力

    ②“入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景观反映内心的心境,体现物质决定意识

    ③以“忆”虚相的旅夜孤寂场景来源于诗人独特的经历、艺术构思和想象力

    ④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乐景体现了诗人意识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阻碍了全球化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全球问题归结于全球化,狭隘地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受阻的根源所在,“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孤立主义”等“逆全球化”观点甚嚣尘上。下列选项中可以反驳材料中这些国家的观点的是(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①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建构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在治疗新冠感染者的实践中,医生发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阻断病毒,减缓症状。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体系,在应对疾病方面各有所长,应坚持优势互补。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哲学依据是(   )

    ①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中西医发展

    ③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

    ④部分功能之和会小于整体功能(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3高二上·云南月考)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习近平引用这句名言,强调推进改革发展不能零敲碎打或单兵突进,否则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难免顾此失彼、挂    一漏万,这说明推进改革发展需要(   )

    ①综合思维,统筹全局

    ②忽视局部,重视整体

    ③立足部分,服务整体     

    ④着眼整体,优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合金材料的制造和使用由来已久,但其强度与韧性难以兼得。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打破传统的合金设计方法(少量合金元素添加进主元素中),将多种元素以近乎等比例的配比混合,改变合金的结构,能够制得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新型合金材料。这表明(   )

    ①事物的属性随人的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②事物的固有属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前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建立依赖于人们的实践水平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创造取决于人的观念创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某省新高考采取“3-1+2”的模式。2019年7月公布的高一学生分科选择从原来的2种组合变成了12种组合,很多学生对选择哪种组合最适合自己犹豫不决。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模式时应(   )

    ①把握联系的普遍性,从自身、学校、社会等多方面考虑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出发,反对调整人生历程中的联系

    ③坚持联系的条件性,正确把握人生历程中的各种条件

    ④看到联系的必然性,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某科研团队以棉花为原料,利用无机盐溶液实现对棉短绒纤维素的高效溶解,形成机械性能稳定的水凝胶材料。这种新型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在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药物释放、电子皮肤等领域大显身手。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其自然属性的改变而不再具有客观性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③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9.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各地各部门闻令即行短时间内调动全国资源汇聚起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致力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举国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1. (1)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疫情防控中是怎样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的。
    2. (2) 请你为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 20.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坚持全国一盘棋,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移民安置等工作,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审慎论证方案,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精确精准调水,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要实现人水和谐。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 结合材料,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2. (2)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要实现人水和谐,启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21.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主要数据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达141178万人,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七普”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人口总量及其变动趋势,也查清了人口结构和分布的最新变化,为我国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口这一最大国情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

    ◇“七普”数据为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提供了基础决策依据。“七普”数据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七普”数据还有助于准确分析和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开展人口普查蕴含的哲学智慧。

  • 22. (2021高一上·武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数据证明,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气候变化主要由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达峰,碳中和之所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根源在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特别是对我国这样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减排压力更加巨大。

    有人认为,“限制碳排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请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评价该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