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斧 | 骨耜(复原图)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
层面 |
日常规范 |
个人 |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
家族 |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
政府 |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
材料一: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飞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大道之行,天下为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四:公元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中国通史》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材料四:下图为秦长城遗址。
材料五: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