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更新时间:2022-07-23 浏览次数:1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 . 孔乙己 B . 范爱农 C . 藤野先生 D . 寿镜吾老先生
  • 2. 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 . 《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 .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 3.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 4.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5. 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 .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 6. 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 . 《狗·猫·鼠》 B . 《五猖会》 C . 《<二十四孝图>》 D . 《琐记》
  • 7.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里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散文,都仅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B . 《朝花夕拾》里收录的10篇散文中,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有《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C .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的思想和“苏格拉第"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二十四孝图>》中提及。 D . 鲁迅通过写《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 8.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①》,《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②(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③的想法。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 (1) 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 (2) 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3)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4)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 10. (2019七上·天台期末) 精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 (1) 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
    2. (2) 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 (3)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 (4) 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