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7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二道期末)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
    A . 露的形成 B . 河水结冰 C . 晨雾散去 D . 霜的形成
  • 2. (2021八上·二道期末) 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 .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 . 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 . 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 3. (2021八上·尚志期末) 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形成相同的是(   )
    A . 河流中冰雪消融 B . 深秋草上冰花剔透 C . 冰冻的海面 D . 草叶间露珠晶莹
  • 4. (2021八上·江州期末) 2022年元旦过后,广西多地出现“雾凇”现象,“雾凇”将树枝、树叶包裹起来,装扮成一个银色的世界。以下关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 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 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 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 5. (2021八上·灌阳期末) “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 6. (2021八上·宁明期末) 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B . 刚出冷库的冻肉表面有白色颗粒 C . 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会出现露珠 D .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 7. (2022八上·新兴期末) 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升华现象(   )
    A . 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B . 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也会变干 C .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D . 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 8. (2022八上·长春期末)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湖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 .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9. (2021八上·越秀期末) 小敏同学把-78.5℃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杯25℃的水中,发现杯中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并且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杯中的水沸腾了 B . 水面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 . 杯中水里冒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 水面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 10. (2021八上·越秀期末) 以下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 B .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吸热 C .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放热 D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和雪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二、填空题
  • 11. (2021八上·天峨期末) 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原理制成的。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12. (2021八上·富川期末)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现象,此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3. (2022八上·新兴期末) 填写下列空格处各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

    A、春天清晨小草上结露珠是 

    B、冰棒化为水是 

    C、卫生球变小是 

    D、冬天夜晚瓦上结霜 

  • 14. (2022八上·长春期末)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内会结“冰花”,“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15. (2022八上·长春期末) 如图是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6. (2021八上·高要期末) 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填具体的物态变化名称)成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同时迅速(选填“吸收”“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热量,使水蒸气(填具体的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滴,实现人工降雨。
  • 17. (2021八上·坡头期末) 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此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医生建议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厚被子,是因为盖厚被子阻碍了汗液(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 18. (2021八上·新会期末)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船返回时将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就显得十分重要。有一种非常有效的降温方式叫“烧蚀防热”,它的做法是:在飞船表面涂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对上述过程,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过程。
  • 19. (2021八上·电白期末) 就餐时小华发现服务员往一杯水中投入了干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菜肴马上变得美轮美奂。这是因为干冰在(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珠。
  • 20. (2021八上·揭东期末) 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常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朝向 (选填“室内”或“室外”)的一面;夏天开空调时,窗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朝向 (选填“室内”或“室外”)的一面。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1八上·新丰期中) 小明夏天利用冰箱探究不同液体的凝固点。他在两只透明的杯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和食盐水,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每隔一定时间打开冰箱观察它们的状态并记录温度。
    1. (1) 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而形成“白气”,此现象是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
    2. (2)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一部分水已经开始结冰,而盐水却完全处于液态。由此可知杯子中水的温度应该(高于/等于/低于)0℃,盐水的凝固点应该(高于/等于/低于)水的凝固点。
    3. (3) 细心的小明还发现冷冻室内结有厚厚的霜,这是由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放热)。
  • 22. (2021八上·兴化期中)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 (1)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
    2. (2) 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气泡的主要成分是(选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选填“水蒸气”、“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
  • 23. (2021八上·雨花台期中)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 (1) 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3. (3) 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由(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液化形成的。
  • 24. (2021八上·东台期中) 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
    1. (1) 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 (3) 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5. (2021八上·枝江期末)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 (1)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
    2. (2)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选填“上升”或“下沉”)。
四、简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