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上述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小明认为废液中溶质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Ca(OH)2微溶于水
【实验与结论】小红从废液缸中取少许上层清液(下称“废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小明也取少许废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综上所述,结论:的猜想是正确的.
在交流与讨论后,小明又取少许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反应现象是.
A.只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 B.只有白色沉淀析出
C.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气泡 D.开始冒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兴趣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 , 通过CO2质量的测定来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联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交流讨论】小盟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该缺陷会导致CO2质量测量结果如何变化并请阐述理由。
【方案改进】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应在何时鼓入空气为宜。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 , 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相关化学方程如下:
2Na2CO3+H2SO4=2NaHCO3 + Na2SO4 , 2NaHCO3+H2SO4=Na2SO4 +2H2O+2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装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B |
100.8g |
102.6g |
C |
65.6g |
62.4g |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HCl;猜想三:可能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猜想二正确。
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 。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液,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ρ=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氢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交流讨论】
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甲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中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响的原因:
(写一点)。
“操作Ⅰ”的名称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猜想与假设) 猜想 I: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 II: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 III:白色粉末是
(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 A,设计如下实验:
A.CO2 B.H2SO4 C.CuSO4 D.FeCl3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剂滴在pH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pH=7 |
② |
另取5毫升试剂于B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
① 是;②是
猜想三:。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⑴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不正确 |
⑵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
②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步骤可以先滴酚酞,再加过量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正确结论。你是否同意(?
【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HCl; 猜想四:溶质为。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判断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有气泡产生 |
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
【实验】接着他们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Na2SO4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为验证猜想,他们进一步实验,实验设计如表,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交流】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NaCl、Ca(OH)2和HCl猜想四:。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
无现象 |
猜想四成立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
|
将三瓶试剂分别标记为 A、B、C,两两混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图甲、乙、丙。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A和B发生了化学反应,但不能肯定C与A,C与B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为了探究该红色液体中的溶质成分,完成了如下实验过程:
①取红色液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③分析确定红色液体中的溶质除了酚酞之外一定还含有。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级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 |
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 |
⑴,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 |
步骤3: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⑵溶液振荡 |
⑶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 |
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 |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药品。 |
没有明显现象 |
猜想一是正确 |
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2SO4=CuSO4+Cu+H2O
小乐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操作 |
|||
步骤一 |
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
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
步骤二 |
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 |
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12g |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 |
实验内容 |
观察到的现象 |
A+B |
有气泡产生 |
A+C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三种无色溶液;
②(请完成实验步骤②。实验室提供的试剂有:紫色石蕊试液、CaCl2溶液、NaOH溶液);
③观察现象:
④得出结论。
猜想一: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二:溶质成分为通。
猜想三:溶质成分为KCl,K2SO4; 猜想四:溶质成分为KCl,KOH,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⑴取该滴瓶内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B aCl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
⑵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 |
含有KOH |
上述探究说明。
注:图1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2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
①在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
②图中x=g。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
A(试管+固体) |
m1 |
m2 |
B+C(广口瓶+溶液) |
m3 |
m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