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1 生物与生物圈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2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江西) 下列实例符合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B . 荒漠中的骆驼排尿和出汗少 C . 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 2. (2022·江西) 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 B .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C . 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和丙的数量增加 D . 若图中生物的数量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3. (2022·江西) 下列生物与其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
    A . 蛔虫——相似的体节 B . 蚯蚓——角质层 C . 河蚌——湿润的体壁 D . 蝗虫——外骨骼
  • 4. (2021·江西) 某农田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有2条食物链 B . 图中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C . 图中青蛙和鸟是竞争关系 D . 若一些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水稻体内积累最多
  • 5. (2021·萍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该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 温度 B . 光照 C . 水分 D . 空气
  • 6. (2021·萍乡) 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实施十年禁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切断了人与长江鱼之间的捕食关系 B . 说明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 . 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都用鳃呼吸 D . 禁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鱼等水生动物的数量
  • 7. (2019·江西) 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D . 空气
  • 8. (2019·江西) 某同学对池塘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大鱼

    小鱼

    水蚤

    河蚌

    消化道内的食物

    小鱼

    水蚤

    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A .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写出4条食物链 C . 河蚌与水蚤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D . 如果池塘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大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 9. (2019·江西) 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 竞争 B . 共生 C . 寄生 D . 捕食
  • 10. (2018·江西) 某地采用人工浮床(如图)治理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植物通过根尖分生区吸收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净化水体 B . 植物根系上吸附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 . 图中包括一条食物链:植物→食草鱼→野鸭 D . 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能防止水华
  • 11. (2018·江西) 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 茎中的形成层和叶芽中的生长点均属于分生组织 B .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 . 排汗、呼气、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 D .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在于它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 12. (2018·江西) 下列生物度过不良环境的方式错误的是(  )
    A . 病毒-形成孢子 B . 细菌-形成芽孢 C . 种子-休眠 D . 青蛙-冬眠
二、综合题
  • 13. (2022·江西) 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校园种植基地开展了劳动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对种植情况进行了交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种植植物之前要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的原因是杂草与植物之间存在关系:疏松土壤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作用,保证其正常生长。
    2. (2) 第1组同学采用扦插种植了百香果,这种繁殖方式属于生殖。
    3. (3) 第2组同学通过种植油菜,得出油菜总产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为了提高产量,种植油菜要。油菜成熟后,所结果实如图2所示,其中的①是由油菜花中的发育而来。
    4. (4) 第3组同学种植了高茎豌豆,将收获的种子再次种植,发现植株中有高茎也有矮茎。则豌豆的隐性性状是
  • 14. (2021·萍乡)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力争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通过图中的(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图中的平衡。
    2. (2) 图示中共有种脊椎动物。
    3. (3)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
    4. (4) 请写出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三、资料分析题
  • 15. (2021·江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物种在各地频繁出现,数量也逐渐增多。2018年12月在靖安县拍摄到20多只中华秋沙鸭,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下来的物种,数量极其稀少;2021年4月在九岭山保护区发现我国濒危植物——野生大黄花虾脊兰。虾脊兰花色有白、玫瑰红、蓝、紫等多种,可用块茎人工繁殖。

    材料二:今年五一假期,来自上海、天津,南昌等地的近20名学生,在江西省生态学会和省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开展了鄱阳湖生态研学活动。同学们体验了鄱阳湖江豚保护工作。在湖滩草洲上认识了芦苇、蓬蒿、苔草等湿地植物 , 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有了感性认识。

    1. (1) 中华秋沙鸭是越冬候鸟,属于(填“恒温”成“变温”)动物。
    2. (2) 材料中描述虾脊兰具有多种花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用块茎繁殖的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 (3) 根据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可知湖滩草洲属于生态系统。
    4. (4)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判断,候鸟来鄱阳湖越冬属于行为。
    5. (5) 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频繁出现珍稀物种,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16. (2018·江西)    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鱼类、虾等动物为食,通常栖息于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每年春天,江豚开始进入繁殖期,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江西鄱阳湖的草洲浅滩,成了江豚抚育幼仔的重要场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野外数量急剧下降。现在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有所回升。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如过往船只纷纷为长江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

    1. (1) 根据“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可判断长江江豚在动物类群中属于
    2. (2) “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江豚的这些行为从行为方式(类型)上划分属于行为。
    3. (3) 鄱阳湖草洲浅滩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4. (4) 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保护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的多样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