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评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07 浏览次数:54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问题。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秀,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名、兵、农、阴阳、纵横诸家,以卓越的智慧,奠定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基。汉武帝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其余各家或隐于山林,或潜入民间,或消于无形,以至逮于今日,传统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传统儒家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全面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就是要把诸子百家中优秀的、可以为今日所用的内容重新发掘出来,成为先进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凝聚、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比如,墨子注重科学技术,墨子及其弟子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小孔成像、滑轮受力、光线直射、杠杆原理、天平原理、点线面体圆的概念等。连发出“李约瑟之问”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也感叹“墨家的科学水平,超过了整个古希腊”。法家首重法律制度,蕴含“依法治国”的思想精髓。名家具有严谨的逻辑学思维。道家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和自然哲学成就,炼丹术之于化学,风水之于环境科学,堪舆术之于地理学,兵家之于军事科学,纵横家之于外交和政治学,等等;以及王朝治理的科学性和对现代治理的启示,如科举之于现代公务员选拔,丝绸之路之于现代国际贸易,晋商之于股份制和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等,让今天的人,看到中国古人天才的超前创新,在古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变“我注六经”为“六经注我”,既符合现代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特点,情感上也更加亲切,容易获得认同。

    还有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发掘复兴,那就是实学传统。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被标签化为“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有道德,重气节,但无能力,轻事功。这一形象的固化,如果不是有意为之,也是极大的误解。很难想象,没有扎实的现实功用,中华文明如何可能经历几千年风雨而长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真正支撑和推动民族历史前进的,在“地底下”,这也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实学自古即存,至清初颜习斋而成体系,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反对宋明理学、阳明心学重性理、良知而轻事功的倾向。可惜无论学院派的新儒家,还是通过电视、网络传播传统文化者,都在接着或照着宋明理学或阳明心学讲。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今天,实学传统无疑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用适合现代人的方法阐释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内容,不仅是方法手段的问题,更深层次在内容的选取和传播的视角。要从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益于促进现实功用、有益于全面复兴优秀文化传统的立场,契合现代人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提升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阐释和传播水平,取得全方位效能,让传统优秀文化焕发当代光彩。

    (节选自李晓东、贺福中《让传统优秀文化

    焕发当代光彩》,有改动)

    材料三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而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贤们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黄亚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与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问题的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B . 新时代要让传统优秀文化焕发当代光彩,为时代所用,因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其实就是传统儒家文化。 C . 发掘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目的是使之成为建设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资源。 D . 阐释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内容要方法得当,要契合现代人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2. (2) 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把诸子百家的内容重新发掘出来加以分析利用。 B . 物质财富对先秦诸子来说,都是要刻意摒弃的,他们注重的是精神的富足快乐。 C . 诸子认为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D . 孟子“三乐”幸福观涵盖了家庭、品质、事业三个方面,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3. (3) 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内涵、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乐。 B . 文章认为贪图享乐、自私自利、易受诱惑、没有操守气节的人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C . 诸子对幸福真谛的具体理解稍有不同,但是对财富、生命、权力等均持否定态度。 D . 从某个方面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是对诸子幸福观的继承。
    4. (4) 材料一中,作者举西方文化的例子对论述儒学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5) 发掘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为什么要写复兴实学传统?
  • 2. 现代文阅读Ⅱ

    当  表

    董益新

    这是江南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

    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个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按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

    吴老爷正在书房里看着《朱子家训》,刚沏的明前茶冒着氤氲的香气,书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吴老爷自己临摹的大字:难得糊涂。吴老爷见吴掌柜跌跌撞撞闯进来,便皱皱眉头,问:“什么事?”

    吴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又来了,老爷,又来了……”

    “谁?”

    “昨天来过的那个大胡子又来了。”吴掌柜说完,赶紧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

    吴老爷“哦”了一声,旋即问道:“来了多少人?”

    吴掌柜说:“两个人。”

    吴老爷站起来,在书房踱起步来。

    昨天也是个阴雨天,酉时未至,天已落黑。当铺刚要打烊,一个穿黑衣的大胡子却像风一样闪了进来。大胡子熊腰虎背,鼓鼓的腰间扎着条腰带,一进当铺,就掏出一块鎏金怀表。吴掌柜一见,顿时眼睛一亮,循例问道:“您贵干?”大胡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吴掌柜面前一亮。吴掌柜吃了一惊,赶紧问道:“当多少?”大胡子还是不说话,伸出一只手晃了一晃。吴掌柜说:“这个数目,得老爷做主,先生里间请。”吴老爷看看大胡子,又看看鎏金怀表,转身对吴掌柜点了点头。须臾,吴掌柜端来一个托盘,托盘里码着五叠大洋,一叠十块,正好五十块。吴老爷又把鎏金怀表往盘里一放,一起推到大胡子跟前。大胡子正要开口,吴老爷却摆摆手,说:“这钱是我捐的。天黑路远,壮士快走吧。”大胡子呆了片刻,弯下腰去,向吴老爷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雨中。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

    俄顷,两个黑衣人跟着吴掌柜进来了。吴老爷连忙起身让座,问:“两位壮士夜深而来,必有要事,还望直言相告。”清瘦的黑衣人欠欠身,说道:“吴老爷,我们是专程向您道歉来的。”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把它放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大洋是老朽自捐的。”

    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罢,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连忙说道:“壮士误会了。老朽开当铺三十多年,多少长了点见识,这外国名表,少说也值一百个大洋。你们打日本兵除汉奸,老朽早有耳闻,只恨认捐无门。”

    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国有国法,村有村规,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

    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的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

    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

    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日本兵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日本兵用得着。”吴老爷说完,又把怀表推到何大队长跟前。

    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转眼到了秋天。这天哨兵忽然给何大队长送来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送来的。何大队长拆开一看,包里都是部队急需的药品,其间还夹杂着那块鎏金怀表和一封信。信上写道:

    何大队长台鉴:日本兵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老朽之当铺也被掳掠一空矣!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日本兵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订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

    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叫道:“好!”

    (选自《短小说》,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大胡子第一次来当表的时候,吴老爷给了大胡子五十块,但并未收怀表,这说明吴老爷已经猜出了大胡子的身份。 B . 何大队长将跟随了自己十多年的怀表拿去当了换钱,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抗日军队物资匮乏的艰难处境。 C . 见吴老爷坚决不肯收怀表,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便飘然而出,说明何大队长坚持以身作则。 D . 吴老爷因为自己的当铺被日本兵掳掠一空,所以十分痛恨日本兵,于是给何大队长寄去一封信,提供关于日军的情报。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并没有直接介绍出场人物,而是用“黑衣人”代称,两个“黑衣人”在雨夜拜访,增添了人物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塑造了吴掌柜的形象,用吴掌柜开门禀报时的“慌”,反衬出吴老爷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 C . 小说语言很有特点,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吴老爷与何大队长的对话使用了不少书面语,说明何大队长不仅能打日本兵,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D . 小说中的鎏金怀表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作为线索贯串整篇小说,最后怀表被当作抗日的订金支持了抗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3. (3) 小说插叙大胡子当表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吴老爷还是何大队长?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B .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C .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D .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所建周朝的史实,隶属中国正史“二十四史”。 B . 黄帝,号轩辕氏,五帝之首,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一起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C . “桑林”,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后来祭祀所用的乐舞也称为桑林。《庄子·养生主》曾描写过庖丁解牛时的动作、节奏,“合于《桑林》之舞”。 D .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建筑物,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祀祖宗。现在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就是古代明堂式建筑。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贤明的君主在实力越强大时就越恐惧,就算在国家安定、顺利的时候,也会像靠近深渊、脚踩薄冰一样心惊胆战。 B . 武王虽然打败了商朝,但依然害怕,不敢进入殷都,所以才会封赏尧舜等贤君的后人,紧接着又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 C . 武王夺取天下后,给鼓旗甲兵都涂上牲血,收藏到府库里,再也不使用,还在华山、桃林等处繁殖牛马,致力于发展农业。 D . 文章结尾处引用孔子举起门闩和墨子折服公输般的例子都是为了证明国家要想取得胜利进而维持胜利,武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

      ②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5. (5)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 4. 古代诗歌阅读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 (2)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5. 名句名篇默写
    1. (1)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2. (2) 《礼记》中强调,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都要强化自身的修养。这两句是:“。”
    3. (3) 《老子》中以筑台、行路为比喻,说明积累重要性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 (1) 在文中括号内填写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 . 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 . 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 . 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 .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 .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 .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 7. 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处的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它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是一个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⑨这些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 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村头有口大井,井旁有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每天清晨和傍晚,鸟儿都会看到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来打水。喝过这水的人都会称赞井水甘甜醇美。

    鸟儿对大井说:“你为村里人提供了这么甘甜的井水,他们真应该好好感谢你!”

    大井谦虚地说:“我正想好好地感谢村里人呢!”

    “他们从你这里取走了甜美的井水,你还要感谢他们?”鸟儿奇怪地问。

    “你说得不错,”大井又答道,“我为人们提供甘醇的井水,但也正是人们不断地来打水,使井底新鲜的活水不断地涌上来,才让我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题材料属于寓言型材料,主要涉及的“人物”是“大井”与“村民”,“鸟儿”只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从“大井”的角度思考,可以确定以下几种立意:①积极做事,谦卑做人,即使贡献巨大,也要正确认识自己,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夸赞;②生命的活力在于奉献(付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等等。从“大井”与“村民”的关系角度思考,也可以确定以下几种立意:①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惠双赢);②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水人感激水井,水井也要感谢用水人);等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