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
——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摘编自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掣签用的金瓶和牙签
材料一:在唐政府为官的外国及外族人有数千名之多:有官拜大将军的,有入朝为相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居唐朝五十年,专门管理外交事务……唐朝生活的外国人之中,僧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鼎盛时期的唐朝对宗教的态度是较为宽容的,不仅佛教徒大量涌入,袄教、景教、伊斯兰教都有众多的教徒在长安一带活跃。
——摘编自罗威尔主编的《知中·洋人》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宋代海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以上,海船很多,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成熟),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户外动辄数月不闭(住宅大门几个月不用关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