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水平测...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隋朝开皇八年,晋王杨广统军南伐,试图一统全国,其檄文宣称“惟废伪主之身”,百官投降可以“身保言贵”。其讨伐对象是(    )
    A . 北齐 B . C . 辽东 D . 突厥
  • 2. (2022七下·中山期末) 隋炀帝时剔,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线塘江,有效地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这一人工水系的中心是在(    )
    A . 咸阳 B . 洛阳 C . 江都 D . 余杭
  • 3. (2023七下·广州期末) 唐玄宗即位之前八年间共发生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即位后,刻意沟通与其他兄弟的感情,特制大被和长枕,同榻共眠,但在朝中严禁他们与外人交接。唐玄宗这些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确保政局稳定 B . 削弱地方实力 C . 提高宗室地位 D . 防止外戚夺权
  • 4. (2023七下·中山期中)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向天地祷告,称“天下无责物”“米斗至十三文”,连首都地区也“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与之有关的是(    )
    A . 安史之乱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开元盛世 D . 小农经济衰退
  • 5.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唐朝出现了筒车,它架设于溪流涧谷,借助水流冲击力,挽溪涧之水对地势较高的土地进行灌溉。它的出现有助于(    )
    A . 防范洪涝灾害 B . 推广玉米栽培 C . 刺激商品生产 D . 扩大耕地面积
  • 6. (2023七下·中山期中) 中唐以来,唐朝进入衰落期,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观念下,白居易这一时期诗作主题可能偏向于(    )
    A . 田园风光 B . 个人情感 C . 政治讽喻 D . 开疆拓土
  • 7. (2024七下·武威期中) 公元682年,朝鲜半岛的新罗仿唐制设立国学,向学生教授《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氏传》等。这表明新罗(    )
    A . 受到儒家文化深刻影响 B . 民族交融被华夏所融合 C . 人才选拔建立科举制度 D . 以唐文化替代民族文化
  • 8.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大唐西域记》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见闻记录了今天新疆、中亚、阿富汗、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基本情况。其作者是(    )
    A . 鸠摩罗什 B . 吴承恩 C . 鉴真 D . 玄奘
  • 9.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唐王朝对招降的叛军旧部采取妥协安抚政策,“瓜分河北以授叛将”。这一举措使得(    )
    A . 政局得以长期稳定 B . 北方经济得以恢复 C . 藩镇林立局面出现 D .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 10. (2024七下·永善期中) 北宋建立之后,设提点刑狱司专门掌管各地司法,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审执行,有时皇帝还直接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这表明当时(    )
    A . 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B . 司法人治色彩明显 C . 重文轻武政策确立 D . 相权受到有效制衡
  • 11.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宋真宗景德元年,敌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往澶州督师,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双方议和,约为“兄弟之国”。材料中的“敌国”是指(    )
    A . 党项西夏 B . 契丹辽国 C . 女真金国 D . 蒙古帝国
  • 12.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功能的市镇,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    )
    A . 文化发达 B . 商业繁荣 C . 手工业兴旺 D . 海外贸易发达
  • 13. (2022七下·中山期末) 1206年,蒙古诸部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大会,推举出一位首领,因为他基本结束了北方草原诸部争雄的混乱格局,被誉为“普天下之汗”“诸王之王”。该首领是(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松赞干布
  • 14. (2024七下·衡阳期末) 忽必烈继承蒙古帝国汗位时,在即位诏书中指出,前代大汗的政治路线存在“武功迭兴,而文治多缺”的缺失。这预示着政府(    )
    A . 积极统一语言文字 B . 接受中原政治传统 C . 对外扩张传播文化 D . 摒弃蒙古统治策略
  • 15.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标”“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在这一状况下加强统治的有效性,元政府实行了(    )
    A . 郡县制 B . 节度使制 C . 宣政院制 D . 行省制
  • 16. (2023七下·中山期中) 南宋初年,许多文人沿着苏轼开创的豪放的道路进行词的创作,但他们在主题上有所创新,爱国主义激情成为词创作的主旋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故土沦陷 B . 城市繁荣 C . 科举完善 D . 重文轻武
  • 17. (2024七下·莘县期末) 今天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为“砲”字,而到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代(  )

    A . 发明了中国象棋 B . 发明了火药 C .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 . 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 18. (2022七下·中山期末) “话本”,最早是宋代“瓦子”中说书人使用的底稿,其语言接近口语和白话,通俗易懂,其内容主要包括男女情爱、神怪、公案(离奇疑难案件)等。据此可知,“瓦子”说书可能主要面向(    )
    A . 文人 B . 官僚 C . 市民 D . 农民
  • 19. (2022七下·中山期末) 朱元璋曾强制规定农民有田5至10亩者,须种桑、麻、棉各半亩,10亩以上的家庭更是要翻倍。这一举措(    )
    A . 有助于手工业发展 B . 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C . 否定重视农业政策 D . 体现休养生息理念
  • 20. (2022七下·中山期末) 明成祖永乐年间,榜葛刺(今孟加拉一带)的使臣带着一只“麒麟”(长颈鹿)来到北京,择期向皇帝进献,在北京引发轰动。促成此次进献的最有可能是(    )
    A . 葡萄牙人来华 B . 日本浪人入寇 C . 永乐皇帝北伐 D . 郑和出使西洋
  • 21. (2022七下·中山期末) 《宋史》中三次提到宋江,均称其为“盗贼”,但后世小说《水浒传》则通过北宋末年黑暗社会的描写,认为宋江等人造反是“官逼民反”。这两种“宋江”形象的差异根源在于(    )
    A . 文献属性不同 B . 所持立场不同 C . 故事细节不同 D . 写作时代不同
  • 22. (2022七下·中山期末)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印刷技术进步 B . 文化专制松弛 C . 外来文化影响 D . 市镇经济繁荣
  • 23. (2022七下·中山期末) 1683年,康熙皇帝对归降的某势力做出善后安排,将其已逝的首领归葬故里,并撰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与之有关的是(    )
    A .   雅克萨俄军 B . 土尔扈特部渥巴锡 C . 郑成功 D . 回部大、小和卓
  • 24. (2022七下·中山期末) 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曾亲自在宫中用10余年时间,反复试验,培育出早熟的优良稻种“御稻米”。此举(    )
    A . 标志古代农学发展到顶峰 B . 解决了我国北方饥荒问题 C . 为康乾盛世奠定物质基础 D . 促进了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 25. (2022七下·中山期末)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掌军务及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满洲贵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机密事务,但很多满洲贵族不熟悉政务又经常泄密。雍正时期,中枢最重要职权转移至(    )
    A . 内阁 B . 军机处 C . 八旗 D . “厂卫”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计25分)
  • 26. (2022七下·中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科举,公卿大臣有权推荐“举人”,一般寒士,无人荐举,纵有诗名,也是枉然。北宋初年的科举,极大扩充了取士的名额去填充各级官僚机构,同时严格考校程式,提倡公平竞争,保证取士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

    材料二:明中期至明末,各类学校生员人数增长了17倍,而科举每科录取的进士人数只增长了3倍。大量士人被摈斥于科举大门之外,不得不另谋生计,时人记载某些地方“合郡之士,半为商人”,也有一些士人“因贾人之请”进行创作,如著名小说集刘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均是如此。

    ----摘编自刘晓东《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的分化》

    材料三:清入关之初,统治者就认识到了科举对于笼络汉族士人的作用,于是沿袭明制,定期实行科举八股取士。乾隆时期满族大臣鄂尔泰说:“(八股)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其术莫善于此”。

    ---摘编自李兵张伶伟《清初文教政策与书院科举化关系论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科举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科举体系出现的“危机”,并举一例说明当时士人的应对办法。(不得照抄材料)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统治者沿用科举八股取士的目的。
  • 27. (2022七下·中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出海)公凭一件,公凭大致内容如下:今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一人船货物,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艄工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第(及船员67人姓名)。

    ——摘编自(日)三善为康《朝野群载》

    材料二:从日本到非洲的许多国家,中国铜钱成为这些国家的“镇国之宝”,成为国际上一种很昂贵的、极受欢迎的硬通货。宋代铜钱书体是一篆一隶或一篆一楷,这样就产生对称美,因此宋钱的艺术价值比较高。

    ——摘编自王瑜《宋代的铜钱出口》等

    材料三: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市舶司的职责,并列举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的事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宋代铜钱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