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05 浏览次数:31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 1. 请在相应的田字格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选项。
    1. (1) 自古逢秋悲寂寥,
    2. (2) ,秋风吹散马蹄声。
    3. (3)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未来某一天与家人团聚情景的诗句是:
    4. (4)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表达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报国之心仍不减的句子是: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药含春泪”。 热爱是土,俯身就能kōu( )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付重地生 , 生是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1. (1)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Kōu出  

    2. (2) 联系上下文,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写在下面空白处。
    3. (3) 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4. (4) 请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 . 在学校的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上,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听讲,并随声附和 , 踊跃发言。 C .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演讲起来妙语连珠,高谈阔论 , 很受听众青睐。
二、阅读(48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家穿井

      ②有而传之者

      ③国人

      之于宋君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 (3)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马无故而入胡

      数月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3. (3) 本文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的相互转化。请你用生活中的一件事来说明好与坏的转化。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戗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讨价还价。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那不成!”磨刀师傅说,“少收她钱,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钱?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钱。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钱还真是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钱?”“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之前真有那么一天。俺那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热的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辱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 (1) 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同情→

    2. (2) 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画线句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3. (3) 第⑧、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4. (4)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出声儿来

    钱 钢

    ①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作“读书”。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不过,这些年里,对这种读书的情景,较多的却是针砭与讽刺:“摇头晃脑”“拿腔拿调”。读书读出声儿来,仿佛只是穿长衫马褂的老古董们干的迂腐而过时的事。

    ②我反对扼杀青年活力的“老古董”。可是,我赞成读书读出声儿来。

    ③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转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主任卜庆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家墙上那张她当年在舞台上报幕的照片。像导演训练演员一样,她严格地(甚至是过分严厉地)要求我们读书、背书。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她教我们朗读《狗又咬起来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脚步吧》等课文的情形——课文是记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记忆中的是那动人的语调。

    ④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音调”。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

    ⑤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名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⑥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

    ⑦我曾多次阅读《铁木前传》,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话。正是在那种“读”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

    ⑧我还喜欢高声朗读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特别是其中的一篇,描写一位母亲亲手杀死了已成为敌人首领的儿子——

    ⑨这时候,她用自己的黑氅盖住他的身体,在他心口刺进了匕首,他的身子抽搐了一下,立刻死了——她是熟悉儿子的心窝的……

    ⑩……

    ⑪以后,她紧紧握着那把被他的血——当然也是她自己的血——所温暖的匕首,刺进自己的胸口,依然很正确地刺中了心窝——创痛的心窝是容易刺中的。

    ⑫我还喜欢朗读沈从文的《从文自传》。

    ⑬我还喜欢朗读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⑭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

    ⑮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等。

    ⑯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莱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

    ⑰其实又何止“文学”如此?好的演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

    ⑱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

    ⑲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从小受到严格的朗读训练。长大成人后,提笔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

    ⑳当然,有些“音调”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

    (有改动)

    1. (1) 对于读书,作者的主张是
    2. (2) 作者说:“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音调’。”“音调”指的就是感情基调,即文章(书)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下列对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的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慷慨激昂,鼓动号召 B . 感伤哀婉,苦口婆心 C . 温和亲切,充满期待 D . 严肃郑重,意味深长
    3. (3) 朗读的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下面语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应重读的词是( )

      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

      A . 回忆 B . 负载 C . 轻松 D . 沉重
  • 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行者道:“怎么变么?”高老道:“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三藏道:“只因他做得,所以吃得。”高老道:“吃还是件小事,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又把那翠兰小女关在后宅子里,一发半年也不曾见面,更不知死活如何。因此知他是个妖怪,要请个法师与他去退,去退。”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个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甚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行者道:“容易!容易!入夜之时,就见好歹。”

    老儿十分欢喜,才教展抹桌椅,摆列斋供。斋罢,将晚,老儿问道:“要甚兵器?要多少人随?趁早好备。”行者道:“兵器我自有。”

    (选自《西游记》)

    1. (1) 行者与高老谈及的人是:;行者的兵器是:
    2. (2) 行者与高老谈及的那个人有什么本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9. 亲爱的同学们,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微笑过。要知道,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
    1. (1) 【活动一:汇集名言警句】微笑着面对失败,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心态,许多古人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名言,请你写出来一两句,与大家共享。
    2. (2) 【活动二:学写演讲句式】根据下面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仿写合适的句子。

      真诚的微笑是心灵对外界的一种自然映照。它比开怀大笑多了一份柔和,比哑然失笑多了一份温暖。微笑不是奉承,不是勉强,不是掩饰。它包含着温情,;它包含着理解,这是微笑的效果;它包含着赞许,

  • 10.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预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地球或人类社会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以《最后的一滴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注意描写要生动,想象要合理;

    2)5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