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

更新时间:2022-08-04 浏览次数:4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 2015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弯弯的娥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
      A . 恒星和卫星 B . 行星和彗星 C . 恒星和行星 D . 行星和卫星
    2. (2) 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 . 金星 B . 木星 C . 月球 D . 太阳
    3. (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笑脸”中天体的是(   )
      A . 总星系 B . 银河系 C . 河外星系 D . 太阳系
  • 2. (2021高一上·天津期中)   2020年4月15日NASA宣布,天文学家很有可能发现了第二个地球——开普勒—1649c。它距地球300光年,围绕着一颗约为太阳四分之一大小的红矮星(恒星)运行,其轨道位于红矮星宜居带,温度、大小与地球相似,还可能有液态水。下图为开普勒—1649c与红矮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红矮星和开普勒—1649c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等同于(   )
      A . 可观测宇宙 B . 银河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2. (2) 开普勒—1649c未来能否成为人类第二家园,还需要确认其(   )
      A . 是否有适宜呼吸的大气 B . 接收恒星辐射是否适中 C . 公转周期长短是否适中 D . 周围是否有卫星在绕转
  • 3.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 图1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2为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及生物量图。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
      A . 由西向东递减 B . 由北向南递减 C . 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 .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 (2)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差异,主要是由于(   )
      A . 热带雨林分布区气温高,植被四季常绿 B . 热带雨林分布区降水量大,植物体内含水量大 C .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太阳辐射量小,植被密度小 D .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光照不足,树木植株高大
  • 4.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其数量多少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量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下图为第22-24个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量的变化观测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的时间最接近(   )
      A . 2025年 B . 2035年 C . 2045年 D . 2055年
    2. (2) 在太阳活动峰年(   )
      A . 太阳风活动增强 B . 地球两极难见极光 C . 日地距离会缩短 D . 空间通信更加畅通
  • 5.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 2021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文:“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有2群黑子……该期间无C级(C级以下的耀斑均为小耀斑)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观测到2群黑子的“日面”指的是(   )
      A . 光球层 B . 色球层 C . 热球层 D . 日冕层
    2. (2) 下列关于黑子和耀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黑子和耀斑出现的周期是11年 B . 黑子的温度具有周期性变化 C . 耀斑常随黑子同步变化 D . 耀斑最强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
  • 6. (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 .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 .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 .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2. (2)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 . 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 .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 . 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3. (3) 岩石圈的范围是(   )
      A . 整个地壳 B . 地壳和地幔 C . 地壳和上地幔 D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7. (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  2004年12月26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

    A . 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B .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C .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 8. (2021高一上·池州期末)  2021年11月2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消息,在内蒙古、青海等地发现草鱼咽齿化石(下图),推断可能起源于3300万年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草鱼起源时为(   )
      A . 侏罗纪 B . 白垩纪 C . 石炭纪 D . 新近纪
    2. (2) 草鱼起源时代(   )

      ①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②三叶虫出现③哺乳动物快速发展④蕨类植物茂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1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某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四块动物化石(如下图)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和鱼类化石。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化石(   )
      A . 年龄由新到老的排序是丙一甲一丁一乙 B . 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是甲一丙一乙一丁 C . 乙为三叠纪化石 D . 丙为古生代化石
    2. (2) 甲化石中动物生存的年代(   )
      A . 出现了原始鱼类 B . 出现了灵长类动物 C . 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D . 爬行动物盛行
二、综合题
  • 10. (2020高一上·龙岩期中) 下列分别为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八大行星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轨道倾角

    偏心率

    表面平均温度(℃)

    水星

    0.06

    0.056

    58.6天

    87.9天

    7.0°

    0.206

    昼350夜一170(固体表面)

    金星

    0.82

    0.856

    243.0天

    224.7天

    3.4°

    0.007

    —33(云)(固体表面)

    地球

    1.00

    1.000

    23时56分

    1.0年

    0.017

    22(固体表面)

    火星

    0.11

    0.150

    24时37分

    1.9年

    1.9°

    0.093

    —23(固体表面)

    木星

    317.83

    1316.000

    9时50分

    11.8年

    1.3°

    0.048

    —15O(云)

    土星

    95.16

    745.00

    10时14分

    29.5年

    2.5°

    0.054

    —180(云)

    天王星

    14.54

    65.200

    17时15分

    84.0年

    0.8°

    0.047

    —220(云)

    海王星

    17.15

    57.100

    17时48分

    164.8年

    1.8°

    0.009

    一220(云)

    1. (1) 甲、乙、丙代表的天体系统分别为
    2. (2) 丙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与其相邻的行星分别为
    3. (3) 结合上表推测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并说明原因
  • 11. (2021高一上·白城月考) 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将图乙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②

    2. (2)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层(填字母)。
    3. (3) 图甲中的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现象。
    4. (4) 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
    5. (5)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依据图乙中的信息得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 12. (2020高一上·新乡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新疆、西藏、青海三省区是我国太阳辐射较丰富的地区,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划分出Ⅰ-Ⅴ区(如下图)。

    1. (1) 比较I区和V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 (2) 说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原因。
  • 13. (2021高一上·佳木斯月考)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圈,b是圈。
    2. (2) 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c的名称是,c、d之间的圈层界面名称是,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海洋上(深、浅)。
    3. (3) c与d顶部共同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其位于层之上,e、f之间的界面名称是
    4. (4) 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到达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更加明显的地震波是,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5. (5) 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f的名称是,其为或熔融状态。
  • 14. (2020高一上·罗源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

    1. (1) 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该类岩石的地层具有明显的构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
    2. (2) 恐龙繁盛时期,该地气候、植被特点表现为:
    3. (3)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