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江苏卷)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4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江苏模拟) 据考证,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
    A . 水稻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B .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 .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D . 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
  • 2. (2022高二下·华宁开学考)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 . 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 . 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 .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 . 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 3. (2022·江苏模拟) 下图为出土于甘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羌侯”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 )

    A . 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 B . 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 C . 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 D . 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
  • 4. (2022·江苏模拟)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
    A . 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 B . 导致寒门庶族对权力的垄断 C . 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 D .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 5. (2022·江苏模拟)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
    A . 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B . 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 . 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 . 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 6. (2022·江苏模拟) 明代中期,原属于纺织业的若干生产环节,机坊、染坊、踹坊均各自独立成为单一生产或加工部门。如江南地区,“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苏州丝织业,由于产品不同,有的“织文,曰缎”,或者“织成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这反映出明代( )
    A . 早期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B . 手工纺织业分工的细密 C .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D . 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 7. (2022·江苏模拟) 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   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下列项中同样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8. (2022·江苏模拟)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导致该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庚子事变后(  )
    A . 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丧失  B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D . 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 9. (2022·江苏模拟) 顾兆熊在1919年5月9日《晨报》“评坛”栏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评论。他认为:“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似青年之精神的潮流,已有一种趋势……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 . 以社会的运动改造社会 B .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 找到了社会改造的途径 D . 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 10. (2022·江苏模拟) 抗战初期,蒋介石在总结某次战役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该战役( )
    A . 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 . 粉碎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 C . 体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D . 标志抗战从防御转入相持
  • 11. (2022·江苏模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确立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此“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
    A . 彻底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B . 促进了当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C . 有利于当时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 D . 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12. (2022·江苏模拟) 苏美尔法律曾规定,贵族犯罪,其惩罚比对较低等级的同样罪犯要重。《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些法律规定旨在( )
    A . 限制传统保守的势力 B . 维护国王的专制统治 C . 确保法律的至上权威 D . 提升下层民众的地位
  • 13. (2023高一下·通许月考)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 )
    A . 人口迁移导致疾病的全球性传播 B . 传染病造成了大量原住民的死亡 C . 传染病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D . 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 14.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7世纪前期,英国经济学者多主张实行低工资,这一主张反映在国家实施的工资评定制度上,由政府官员评定的法定工资标准往往低于市场工资标准.这一举措(   )
    A . 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 意在抑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 有利于技术革命的推进 D . 是为了应对价格革命的挑战
  • 15. (2022·江苏模拟) 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
    A . 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 B . 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 C . 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D . 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 16. (2022·江苏模拟) 1946年2月斯大林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为此“我们必须使我国工业每年能生产生铁达5 000万吨,钢达6 000万吨,煤达5亿吨,石油达6 000万吨。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以应付种种意外事件的保障。”该演说很快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该演说( )
    A . 表明东西方的对抗正在加剧 B . 极力为苏联模式进行辩护 C . 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回应 D . 表明苏联加紧战后经济恢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 17. (2022·江苏模拟) 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时代动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 18. (2022·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在长期不断的宪政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间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19. (2022·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提倡全民同利、有财相分、有利相交的平等公正观。他主张“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常天之臣也”。在社会关系上,应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动以教人”。墨子强调,正义在于公利,为天下兴利除害,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策略。追求公共利益,就要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与行为。墨子把“国家百姓之利”作为义与不义的尺度,义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它的终极目标在于息民,这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墨子主张尚贤、尚同,消除歧视,君主平等用人,人民平等参与政治。

    ——摘编自何芳《墨子“民本”平等思想的现代审思》

    材料二:谭嗣同的社会教化观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观点,确立了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要求。政治方面谭嗣同反对“势”(君主的威势),要求消除“众生业力”,提倡“自主之民”,以期达到西方的平权;他提倡君民地位平等、世界(各国)“互通”、中西贸易要讲“均”,从根本上还是要自强兴国,以真正达到和西方各国的平等;他还强调“君民犹本之于末”、人无“等差”“分殊”、男女天生“无异”,最后落脚于伦理立法,以构建新的伦理关系;他肯定孔子“有教无类”、主张不以科举内容“差高下”,终极目标是以“感化”取代传统“教化”。

    ——摘编自董平平《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子社会教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评其影响。
    2. (2)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社会教化观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 20. (2022·江苏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