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化学中考真题汇编:微粒构成物质2

更新时间:2022-08-10 浏览次数:5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内江)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 .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 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2. (2023·普兰店模拟)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 3.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 4. (2022·临沂)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D . 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 5. (2022·聊城)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端午时节粽飘香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 6. (2024九上·武威期末) 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7. (2022·南通) 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 8. (2022·邵阳) 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   )
    A . 分子可以再分 B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9. (2022·荆州)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
    A . 氧分子体积变小 B . 氧分子质量变小 C . 氧分子间隔变小 D . 氧分子数目变少
  • 10. (2022·徐州)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
    A . 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 . 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D . 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 11. (2022·广安)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B .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增大 C .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 向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消失——H+和OH-结合生成H2O
  • 12. (2024九上·黄冈模拟)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 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提倡多喝硬水 D .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 13. (2023·郑州模拟)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 . 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 .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 14. (2023九上·松原期末)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头发被带电的气球吸引,说明头发原来一定带电 B . 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 丙:一段时间后,只有①中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D . 丁: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 15. (2023·南海模拟) 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

    A . 个数减少 B . 质量减小 C . 间隔减小 D . 种类减少
  • 16. (2023九上·织金月考) 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 .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 .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 17. (2023九下·鞍山月考)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 . 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C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 . 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 18. (2023九下·南明模拟) 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香厨房”“香满堂”说明(   )
    A .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19. (2023九上·邵东期中) 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 分子的数目 B . 分子的间隔 C . 分子的体积 D . 分子的质量
  • 20. (2023九下·大石桥月考) 以下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记录,错误的是(   )
    A .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 .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 D . 同时将等质量的镁粉、铁粉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粉反应更剧烈
  • 21. (2024八下·齐河期末) 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间有间隔 C .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 22. (2023九上·丰城开学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将液态CO2蒸发吸热,使水变成冰实现制冷。其中CO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   )
    A . 分子的种类 B . 分子间的间隔 C . 分子的质量 D . 分子的大小
  • 23. (2022·牡丹江)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热量 C . 铁在氧气中燃烧,最终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D . 蘸有浓硫酸的木条变黑
  • 24. (2022·绥化) 下表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①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②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③鉴别羊毛和棉线的方法是点燃,闻气味

    ①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②制作矿泉水瓶的塑料具有热固性

    ③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C

    D

    ①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

    ②酸雨可以使森林和草场受到破坏

    ③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用喷漆、涂油等方法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②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③霉变的大米,高温蒸煮之后可以放心食用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2023·海口模拟) 海南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成熟的菠萝蜜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原因是(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26. (2022·龙东地区) 学习化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车载香水含有酒精,夏天使用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B . 进入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注意严禁烟火 C . 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氢氧化钠溶液 D . 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 27. (2023·永吉模拟)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 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到稀硫酸中,溶液变为红色 D . 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 28. (2022九上·新泰期中)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 .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 . 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 .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 29. (2024九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 .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 水分子数目增多
二、多选题
  • 30. (2022·扬州) 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2mL无水酒精和2mL水混合后体积略小于4mL

    酒精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加热滴有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受热分解

    C

    蜡烛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有黑色的炭生成

    蜡烛中含有元素C、H、O

    D

    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

    蛋白质在水中溶解的量减少了

    A . A B . B C . C D . D
三、科普阅读题
  • 31. (2022·南充)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温度/℃

    pH

    t1/2/天

    0

    25

    50

    75

    100

    8

    3.010-2

    4.310-4

    6.010-3

    8.510-6

    1.210-6

    10

    3.010-1

    4.310-2

    6.010-2

    8.510-4

    1.210-4

    12

    3.0101

    4.3100

    6.010-1

    8.510-2

    1.210-2

    14

    3.0102

    4.3102

    6.0101

    8.5100

    1.2100

    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t1/2)的影响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的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根据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2. (2) 工业行业大类中,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 (3) 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5. (5) 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的规律是
四、简答题
五、综合题
  • 33. (2023·兴业模拟)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
    1. (1) 某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产物有N2

    2. (2) “天宫课堂”广西地面分课堂上,某同学提问“空间站的氧气是怎么来的?”, 太空教师叶光富解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太空教师王亚平将泡腾片塞入蓝色水球中,产生很多小气泡,还闻到阵阵香气。“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航天员用过的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
  • 34. (2022九上·建昌期中)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B中n=

      ②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

      ③A和C两种粒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2) 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②在化学变化中,(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 35. (2022·梧州) 近几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1)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制冰。水结成冰的过程中,需要(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②火炬“飞扬”采用高压储氢工艺贮存氢气,储氢过程中氢分子间的间隔(填“增大”或“减小”)。

    2. (2) 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①在发射现场看到的大量红棕色的烟,是引燃后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遇到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空间站的太阳能板采用砷化镓材料,光电转化效率较高。砷元素(As)最外层电子数是5,砷化镓中镓(Ga)元素显+3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 (3)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高性能芳纶纤[(C14H10O2N2)n]特制而成,芳纶纤维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 36. (2022·铁岭)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 (1) A实验: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填“a”或“b”)中的液体变红。
    2. (2) B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呈均匀的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
    3. (3) C实验:I中的蜡烛很快熄灭,Ⅱ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 (4) D实验: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 37. (2022·梧州) “梧州纸包鸡”是用鸡肉块、香料、酱油、花生油等烹饪而成的一道名菜。2016年“纸包鸡制作技艺”项目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回答:
    1. (1) 在远处闻到“纸包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在
    2. (2) 鸡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有油脂、
    3. (3) 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4. (4) 花生油属于油脂,在人体内可分解为脂肪酸和
  • 38. (2022·眉山) 大文豪苏轼是眉山人的骄傲,他作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并幻想“我欲乘风归去”,而如今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已实现多次天地往返,飞天揽月早已不再是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酒”的主要成分是
    2. (2) 液氢常用作航天飞船的燃料,液氢是氢气加压制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能“加压”是因为。氢气作为能源有很多优点,任写出其中一条
    3. (3) 载人航天飞船常使用合金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C . 钛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 39. (2022·北部湾)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隆重开幕。
    1. (1) “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深受大众喜爱。某“冰墩墩”毛绒玩具内填充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 (2) 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 (3) 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从环保角度看,氢能源的主要优点有:氢气本身无毒、
    4. (4)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冰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备。制冰过程中,多台CO2压缩机同时运作,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液态CO2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请从微观角度解释,CO2由气态变为液态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原因是
    5. (5) 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体现了该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所有场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B . 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制得丝线,纺织成冬奥会场馆工作服装 C . 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后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使碳排放趋近于零 D . 通过技术实现“水立方”与“冰立方”自由切换,同一场馆具备开展水上、冰上运动及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
  • 40. (2023·怀化模拟)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金秋九月,我们收获金灿灿的稻谷,稻谷包含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糖类是由(填元素符号)三种元素组成;稻草秸秆可以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请写出沼气的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江汉平原有诸多的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站通过电线将电输送到千家万户,铜是用作电线的常见材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性。
    3. (3) 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生产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写出X的化学式:
    4. (4) 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请分析该灭火的原理是:
    5. (5)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②将t1℃下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

  • 41. (2023·陈仓模拟) 化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防疫关键环节中的灭菌与消毒。
    1. (1) 免洗手凝胶消毒剂携带方便,使用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2. (2)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防疫常态。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日常消杀也是必需的防疫措施。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制取的一种原理是: , 则X的化学式为
  • 42. (2022·安徽) 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1. (1)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2. (2) 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填“水”或“食盐水”)。

    3. (3) 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写出1点即可)。
    4. (4)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小方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问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5. (5)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植物油分子用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

  • 43. (2024·阿克陶会考) 控疫情、建方舱,化学知识应用广。
    1. (1) 建方舱:医疗方舱对建筑结构的密封性要求高,从分子观点解释原因是;建筑材料包括轻钢龙骨、聚氯乙烯塑料线槽等,钢材属于(选填“金属”或“合成”)材料;为了防止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种)。
    2. (2) 测核酸:将新冠病毒核酸(RNA)逆转录为DNA[含胸腺嘧啶(C5H6O2N2)等],再进行扩增检测。下列关于胸腺嘧啶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 . 胸腺嘧啶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 . 胸腺嘧啶中含有氮分子 C . 胸腺嘧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胸腺嘧啶属于有机化合物
    3. (3) 供营养:隔离人员的营养餐中包含米饭、肉类、蔬菜和牛奶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4. (4) 清垃圾:方舱医院的垃圾可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若将50g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g。
  • 44. (2022·连云港)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1. (1) 冬奥会环保人员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成。

      ①塑料属于(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②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填字母)。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2. (2) 冬奥会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液氢作燃料。关于氢气液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3. (3) 冬奥会上提供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

    4. (4) 冬奥会为运动员提供的某运动饮料包装标签部分说明见图。其中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六、实验探究题
  • 45. (2022·黄冈·孝感·咸宁)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带来了有趣的“太空泡腾片实验”,地面上的同学同步做了对照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
    1. (1) 【查阅资料】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

      辅料: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蔗糖、柠檬酸、橙味香料等

      该泡腾片中含有的营养素除了外,还含有糖类、无机盐等。

    2. (2) 【对照实验】同学们将该泡腾片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与太空中相似的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闻到橙汁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橙汁香味的原因,
    3. (3) 拓展深究一:探究气泡中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该气泡中可能含有CO2.猜想依据是

    4. (4)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该泡腾片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气泡中含有CO2

    5. (5) 拓展探究二:探究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二氧化碳源是指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步骤如下:Ⅰ.称取10.00g该泡腾片粉末装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Ⅱ.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00g,夹上弹簧夹K,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Ⅲ.松开弹簧夹,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Ⅳ.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88g。

      【讨论解释】步骤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6. (6) 【实验结论】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
  • 46. (2022·恩施) “神舟上九天揽月,蛟龙下五洋捉鳖”,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实力。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向同学们演示了“泡腾片太空溶解实验”—“太空水球”内产生大量气泡等奇妙现象,凸显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魅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泡腾片、蒸馏水、相关实验仪器,结合图1泡腾片说明书,进行实验与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泡腾片太空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产生该气体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作出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④一氧化碳⑤氮气

    大家一致认为作为药品,因一氧化碳有毒,应无一氧化碳。

    1. (1) 为保证太空实验安全,小智同学认为不可能为氢气,理由是
    2. (2) 大家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泡腾片的说明书,认为无氮气,理由是
    3. (3) 【实验验证】图2是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按要求完成猜想①和②的相关实验。

      ①图2中仪器a的名称是

      ②若要随时取用①或②气体,其发生装置应选用图2中的(填装置序号);用G装置干燥该气体,气体应从端(填m或n)通入,收集该气体应选用图2中的(填装置序号)。

      ③同学们利用上述装置收集了两瓶该气体,作如下验证实验。

      检验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或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一瓶中。

      猜想①不正确

      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向另一瓶中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猜想②正确

    4. (4) 【深入探究】图2是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回答问题。

      ①泡腾片溶于水的过程中,柠檬酸(H3Ci)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图3分析H3Ci和NaHCO3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7. (2022·岳阳) 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 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会儿后观察到石蕊、酚酞都变色,说明分子
    2. (2) 实验 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 U 型管中的液面 ab(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3. (3) 实验 C:试管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反应完全后,待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注射器中蒸馏水慢慢流入试管中,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