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顺德文德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 
    A . 神话 B . 化石 C . 传说 D . 书籍
  • 2. (2022七上·泾阳期中) 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 元谋人 B . 山顶洞人 C . 北京人 D . 半坡人
  • 3. (2021七上·顺德) 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石斧 

     
     

     骨耜(复原图)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4. (2021七上·顺德) 如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此原始居民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半坡人 C . 山顶洞人 D . 北京人
  • 5. (2021七上·顺德)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 6. (2021七上·顺德) 历史老师风趣地讲到“尧、舜等是通过综合考评当上部落首领的,现任者和继任者之间往往没有血缘关系”。据此可知,历史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关于(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7. (2023七上·陆川月考)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 . 农业的起源 B . 手工业兴起 C . 商业的发展 D . 畜牧业繁荣
  • 8. (2023七上·海南期末)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9. (2021七上·顺德) 西周时期,分封的齐、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的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A . 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 .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 . 导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D . 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
  • 10. (2021七上·顺德) 《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现象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    ) 
    A . 旧石器时代 B . 公天下时代 C . 家天下时代 D . 铁器时代
  • 11. (2021七上·顺德)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彩陶    ④四羊方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1七上·顺德)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13. (2021七上·顺德) 周王朝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说法,这说明(   ) 
    A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 . 青铜器使用范围广泛 C . 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器 D . 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等级
  • 14. (2021七上·顺德)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这充分表明春秋时期(    ) 
    A .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 . 手工业高度发达 C . 炼钢技术发展 D . 畜牧业发达
  • 15. (2023七上·衡阳期中)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 晋文公 B . 秦穆公 C . 齐桓公 D . 楚庄王
  • 16. (2021七上·顺德) 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除了华夏民族之外,四方还有狄、戎、夷等彪悍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也算是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材料主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存在民族交融 B . 争霸战争频繁 C . 唯有华夏民族 D . 少数民族彪悍
  • 17.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逐步走向统一
  • 18. (2024·翠屏模拟)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 . 颂扬汤武功德 B . 批评商朝暴政 C . 强调以礼治国 D . 宣扬变法图强
  • 19. (2021七上·顺德)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且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 .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 .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 将所有的土地公有化
  • 20. (2024七下·凉州开学考)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 变法违背民意 B . 变法深入贯彻 C . 变法遇到阻力 D . 变法宣告失败
  • 21. (2021七上·顺德) 史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 灵渠的修建
  • 22. (2021七上·顺德)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23. (2021七上·顺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 . 韩非子 B . 墨子 C . 老子 D . 孙膑
  • 24. (2021七上·顺德) 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提出了(    ) 
    A . 依法治国 B . 有教无类 C . 无为而治 D . 兼爱非攻
  • 25. (2021七上·顺德) 我国古代墨子主张“兼爱”、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26. (2022七上·长沙期中) “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这一史实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2023七上·梅州期末)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材料强调秦统一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措施 D . 影响
  • 28. (2021七上·顺德)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开元通宝 D . 纸币铜版拓片
  • 29. (2024九下·襄城模拟) 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皇帝制度 D . 刺史制度
  • 30. (2023七上·榕城期中)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B . 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C .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D . 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6分,33小题10分,共40分。) 
  • 31. (2021七上·顺德) 历史人物的贡献推动历史的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摘新闻报道《一江一河,习近平眼中的中华民族“千秋大计”》 

     材料二:“管仲之器小哉!”以个人道德品行为标准来评价管仲时,孔子是持批判态度;“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从管仲对国家人民的大功角度出发,孔子是持称赞态度。 

     ——改编自《〈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解析》 

     材料三:秦始皇把中国的历史从封建领主制推到封建专制主义,应该说有他的功劳。但是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专制主义的道路,是用农民自己的尸骨铺平的。……但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副新的枷锁,新的剥削制度,新兴地主阶级的赋税与徭役。因此,在农民看来,这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 

     ——选自《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传说时代”中国成功“治理黄河”的一个例子,并说说其治理黄河的方法。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专制主义”是秦朝实行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何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 32. (2021七上·顺德) 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大秦帝国,在变革、创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兴衰与荣辱,留给后人警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材料二: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摘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隳(hui,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摘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并指出这一变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在中央主要设置的官职。并指出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最终目的。 
    3. (3)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33. (2021七上·顺德) 今天,位于珠三角腹地的顺德美丽富饶,顺德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3年,桂州出土了古鳄鱼头盖骨上部。1973年,在勒流出土整体约七米长的古代巨型马来鳄化石等。从这两次古鳄遗址出土,可以看到先秦时期,顺德东南部的海岸是在马宁、桂州、顺峰山东南一线上。从我县解放后考古调查中,也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破碎陶器和大批两汉墓葬群,从这些出土文物分析,我县在东周及两汉时期,已有人类群居生活了。 

     ——摘编自《顺德文物分布概况》 

     材料二:顺德龙江左滩麻祖岗遗址试挖,工程开始的第二天,三个坑就挖了100多件夹砂陶片和一些磨制过的细石器。挖了10天之后,共挖出陶片、石器及陶制网坠200多件。经过对这些文物的鉴定,顺德人终于知道,早在3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摘编自新闻报道《麻祖岗遗址的发掘》 

     材料三:顺德博物馆总开篇语 

     

    1. (1) 使用材料一中的史实,证明“顺德在东周及两汉时期已有人类群居生活”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麻祖岗遗址应该处于哪一石器时代晚期?当时顺德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提到“五千年前,这里一片汪洋”,结合材料一的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