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走出五代 (一)宋初对于“读书”的提倡 (二)关于“宰相须用读书人” (三)关于“事业付之书生” (四)文武兼长与文武分途 |
时期 | 概况 |
魏晋 | 江南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缫丝、织布、制瓷显著发展;商业城市繁荣。 |
唐朝 | 筒车在南方各地得到应用;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扬州是造船的中心。 |
宋朝 | 南方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尤为突出。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
① |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
制度创新:② | |
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 |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
人物 | 主要事迹 |
北魏孝文帝 | 494年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
毕昇 | 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反映了他满腔的爱国情怀。 | |
林则徐 | “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民族大义。 |
材料一: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四: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