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 /3 /3.1 百合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

更新时间:2022-08-19 浏览次数: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队中的明星级球员,C罗对自己求全责备 , 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有丝毫的懈怠和些微的失误,正是这让他不断突破自我。

    ②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住房、医疗、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 ,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

    ③处在三省交界处的这个小镇,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里五方杂处、良莠不齐 , 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④赵教授告诫自己的学生,即使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即使未来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千万不要师心自用 , 忘乎所以。

    ⑤在生命中最困难的那几年,各种打击和挫折总是如期而至 , 让他难以应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终究坚持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⑥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广州恒大队的两名球员在预备队联赛对阵山东鲁能队时激烈互殴的新闻,该新闻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A . ①③⑥ B . ①②⑤ C . ②④⑥ D . ③④⑤
  • 2. 下面的句子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
    A .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 .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 .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 .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茅盾的小说《百合花》通过对护送、借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 B . 细节常常独具魅力。《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C . 《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运用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D . 《百合花》结构谨严,文字优美,全文洋溢着抒情的氛围。郭沫若堪称作家茹志鹃的伯乐,称赞她作品的风格“清新、俊逸”。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 .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 . 本次招聘,多数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医院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D . 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 5. 在下文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花瓣左右时称,向外弯曲,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 . ①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 . 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 . ①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 . 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的地方,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地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动力。 B . 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 . 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 . “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伤心极了,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 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 . 小说引人入胜,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 . “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3. (3) 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8. 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
  • 9. 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青春是最美丽的岁月,青春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中的事是最值得回忆的事,青春是用来记住的。在此,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我社向校园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不胜其烦的解答。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是一种相互砥砺、并驾齐驱的关系。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____,也并非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疵,这里所说的“好话”,实际上指的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____)。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拍手称赞、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

    1958年3月,茹志鹃在《延河》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以灵妙之笔写残酷的战争题材,讲究铺垫与神韵,讲究留白与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____。茅盾慧眼识金,读后立即为之撰写精彩评论,____。《百合花》得以转载于当年《人民文学》第6期,赢得如潮好评,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披沙拣金和着意推举,《百合花》销声匿迹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中,恐怕是极有可能的。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或是那种自欺欺人式的“皇帝的新衣”的“好话” B . 那种自欺欺人式的“皇帝的新衣”的“好话” C . 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D . 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