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8 /8.2 登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4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以下选项不属于《登高》诗中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A . 常年客居他乡 B . 浊酒难以解忧 C . 国家动荡不安 D . 自身困苦多病
  • 2.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 .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含蓄蕴藉。 C .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意蕴丰厚。
  • 3.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 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 B . 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 .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离家万里,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 .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 B . 《论友谊》选自《培根论人生》(山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C . 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D . 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二、语用综合题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他的特殊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_________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_____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_____________)”“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_____________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丛菊两开他日泪”。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萧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特色,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提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腾挪跌宕 B . 凝练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C . 凝练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腾挪跌宕 D . 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跌宕起伏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B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D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B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D . 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三、语言表达
  • 6.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剧本杀”和“密室逃脱”,是近年来兴起、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沉浸式文旅项目。所谓“沉浸式”,就是以增强体验感、代入感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用户对沉浸式、体验式文化产品需求不断增强,沉浸式体验产品和项目成为进一步拉动文化消费的新业态。

    短短几年时间,沉浸产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动下发展迅猛。不过,沉浸产业总体还处在发展初期, 。近期,有关部门发出《通知》,针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了监管要求和责任,提出了规范底线,将有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但对沉浸产业来说,光有规范还不够。创意不足、文化体验感弱是沉浸式体验项目当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很多项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来打造独特IP,而是简单进行内容拼凑合剧情嫁接,项目同质化很高。还有的项目仅仅运用科技手段一味炫酷, ,实则内容空洞。一个没有故事情节和情感共鸣的剧本,很难让消费者有好的体验及产生文化沉浸,也一定没有良好的复游率。

  • 7. 请将下面这篇新闻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字。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课程设置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推荐了10个任务群。根据不同学段,各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如烹饪与营养任务群,新课标建议1~2年级学生可在教室开展削水果皮、泡茶等活动,了解水果、饮品的营养价值,学习后能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5~6年级学生要会用简单的烹饪方法制作两三道家常菜,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餐食的营养食谱。

    新课标提出,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四、诗歌阅读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 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 . 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 . 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横二方面着笔。
    2. (2) “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2)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 10.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1. (1) 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2. (2) 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 1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丘而望远①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②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登高临海,极目远眺时,李白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B . 李诗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是虚妄,以此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究一死。 C . 杜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其中首联刻画眼前的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展现。 D . 颔联写杜甫登高远望,仰望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动静相生中构造出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水墨画。
    2. (2) 两首诗都是登高抒怀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点。
五、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系统论述了疾病预防理论,在战国时期就已设有与清洁卫生有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在汉代已经出现了通过消毒来防治疫病传播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麻风、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中医药疗法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②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守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明、清时期发明的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曾传播到西方并产生很大影响,为全球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青蒿素的发现也是从中医药典籍中获得灵感,已经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中医药显示了明显疗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一突出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④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差别很大,治疗疾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中医学的研究方法蕴含着系统论,主要以整体为着眼点,多以定性观察为手段,一般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体现着还原论,主要以局部为着眼点,多以定量实验为手段,一般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辨病论治。可以说,中医和西医是人类医学之树上生长出来的两个枝繁叶茂的分枝。中医药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极大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涵,二者的结合应用极大提高了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推广。

        ⑤尊重中医药理论,加强现代科学研究。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深入梳理总结中医药学术思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精髓,更好发挥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原创优势。既要把握传统理论与经典,又要坚持守正创新。

        ⑥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推动中西医学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在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优势、结合二者长处。

        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保护中医文化内核,促进人们对中医药提高认识、加强应用,坚定树立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这一文化自信。

        ⑧坚持开放共享,积极推动中医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中医药防控、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加强中医药学与世界医学的沟通和交流,突出中医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提升对话能力与解释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

    (摘编自《让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4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医药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较完备的防疫理论和技术体系,这为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经验。 B . 人痘接种术为最终消灭天花做出了贡献,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因而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 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系统观不仅弥补了西医学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而且大大丰富了西医学的内涵。 D . 传承运用中医药,既要继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又要守正创新,更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医学理念。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既阐述了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也关注到了中医药在当下发展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B . 第一段通过举例论证了中医学在疫病防治上拥有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使文章内容丰富,有可信度。 C . 文章通过数字说明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方面的疗效,中医药在抗击新冠中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 D . 文章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强调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系统性,突出了中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推动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不仅需要中医药方面的人才,也需要高层次的中西医复合人才。 B . 由于西医学和中医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的差异,中医药要得到国内外认可还有许多瓶颈和门槛,举步维艰。 C . 运用新媒体平台和多媒体形式,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普及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D . 中医药在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特色,也要加强中医学与世界医学的沟通和交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