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9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8-24 浏览次数: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樯橹(qiáng)(lèi)吟(xiào)羽扇巾(guān) B . 注(qiān)赤鼻(jī)衣(suō)料(qiāo) C . (biǎn)粗(cāo)别(chā)伤(chuāng) D . 栗(zhàn)烈(chì)对(chèng)万箭心(cuán)
  •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 . 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 . “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 . “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 . 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 . 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 . 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 4. 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 . 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 . 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 . 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二、语用综合题
  • 5. (2021高一上·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___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___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 . 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C . 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D . 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 .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 .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 .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 .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 .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 .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三、诗歌阅读
  • 6.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两首词都作于被贬黄州期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赤壁怀古》从长江入笔,用“浪淘尽”将滔滔江水与已然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相联系,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 B . 《赤壁怀古》善用衬托手法,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又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C . 《夜归临皋》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精致地表现了诗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D . 《夜归临皋》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滔滔江声,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
    2. (2) 入世从政和出世隐退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人生课题,苏轼这两首词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请结合诗句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空白九分头: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人登高览胜,空间宏大,所写意象多大气开阔,“雄跨”“大江”“万里”等词让全词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B . 词人站在“危基百尺”的定王台,感慨顿生,实写了定王当年旌旗招展、千乘万骑的场景,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叹。 C . “书生报国无地”一句借典抒情;结尾一个“愁”字又直抒胸臆,两处都写出了词人心忧国势又报国无门的悲愁。 D . 本词从深秋登临定王台开始着笔,中间写登临所见所思,最后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紧凑,且以景寓情,饶有余韵。
    2. (2) 同为登临之作,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 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 . “鱼龙怒”指潜蛰深水的鱼龙等因受战火威胁而怒,写出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 C . “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 .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感慨三国至今几次改朝换代,历史往事已逝。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 . 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 .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本词豪情壮采,结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 (3) 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词人自请外放。②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软草”两句,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B . “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夸张兼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C . “软草”两句、“日暖”两句,似平却奇,出诗人画,显示出苏轼农村词清新开阔、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 D . 这首词的结构十分巧妙,上下两片都是先写所见之景,接着抒发感情,写景和抒情错综层递,浑然一体。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 . 归隐躬耕是苏轼被贬官黄州失去“阔绰”的生活后为缓解衣食之忧才产生的想法。 C . 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 . 马梦得出手相助,给苏轼谋得东坡之地,为他归隐躬耕提供了必要条件。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论证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收入的微薄及处境的艰难。 B . 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 . 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在苏轼心中白居易比陶渊明有着更高地位。 D . 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所以他就随遇而安,过田园耕读生活,让自己乐观豁达。 B . 苏轼口诵手抄陶渊明诗文,表明了他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要借之来宽慰自己。 C . 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 . 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