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5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三下·下陆开学考) 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骨刻字符具有一定数量和分布地域,而且与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骨刻辞、安阳殷墟晚商文化骨刻辞,在卜骨材质、施灼和字符等方面的特征上都形成承接关系。这一发现可用于印证(   )
    A . 夏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B . 早期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C . 商朝政治具有神权色彩 D . 地域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 2. (2022·湖州二模) 《鲁颂》有云:“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周文王经牧野战消灭了商 B . 周王经常通过占卜来主宰国政 C . “元子”指的是周公长子伯禽 D . 《鲁颂》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 3. (2022·洛阳模拟)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对诸侯贵族在"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对他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的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这一做法试图(   )
    A . 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 B . 宗法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 . 政治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 D . 通过利益分配维系王室统治
  • 4. (2022高二下·安塞期末) 据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 . 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 . 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 . 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 . 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 5. (2024高二下·梅州月考) 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
    A . 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 . 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 . 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 6. (2022·遂宁模拟) 下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   )

    A . 西周冶铜技术已经普及   B . 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 . 分封制促进了文化交流   D .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
  • 7. (2022·遂宁模拟) 据考证,商朝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方国大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共有71个诸侯国,诸侯国人口结构复杂,由周人、土著居民、外迁殷人以及其他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这反映出(   )
    A . 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 . 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 D . 西周统治区域的扩大
  • 8. (2022·遂宁模拟) 西周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国野制逐渐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这一变化(   )
    A . 导致了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 B . 源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衰落 C . 反映了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增强 D . 奠定了专制集权的阶级基础
  • 9. (2022高三上·天心开学考)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都是当时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类型。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 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 B . 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 . 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 D .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 10. (2022·韶关二模) 西周实行乐悬规制,钟、磬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孔子赞其“言而履之”、“行而乐之”。乐悬规制的推行( )
    A . 传播了儒家的仁德思想 B . 提升了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 C . 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 . 扩大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
  • 11. (2022·普宁三模) 据考证,周公制作的《大武》有舞有歌,舞分六场,歌分六章,出场顺序为:武王带兵出征、灭亡殷国、征伐南国、平服南国、周公统治东方、班师回朝。这种经常出现在政治场合的雅乐(   )
    A . 体现了周朝社会的等级森严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 有助于贵族集团上下的和同 D . 违背了宗法分封制度
  • 12. (2022·邯郸二模)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据此可知商朝(    )
    A . 民本思想开始出现 B . 天命观念不断弱化 C . 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D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 13. (2022·广东模拟)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处于花心,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而外围的文化区则保持着自己的活力。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中华文明显示出多元一体特征 B . 良渚文化发展成为主干性文化 C . 中原文化主导中华文明的发展 D . 各区域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
  • 14. (2022·合肥模拟) 西周灭商,通过“封建”以保存各地的氏族统治,与这些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力、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血缘与地缘的整合。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广土众民的现实需求 B . 宗族内部的矛盾调和 C . 对氏族势力安抚羁縻 D . 确立森严的等级秩序
  • 15. (2022·定远模拟)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西周统治者对分封制的设计还有所侧重,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样设计(    )
    A .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 .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 .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D .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 16. (2022·呼和浩特二模) 西周统治者从商朝灭亡的教训中,得出人事第一的基本观念,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同时重视各类祭祀,举行多种宗教仪式,王侯的朝廷中更有祝、宗卜、史等专门的宗教职官。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 神权与统治权紧密结合 B . “德治”思想开始出现 C . 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 D . 政治文明高度发展
  • 17. (2022·赤峰模拟) “福”是中国人的祈盼。西周时期,人们求“福”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由“祭祀合礼”到“型效祖德”再到“政治规范”,即神鬼赐予“福”、效仿祖先之德获“福”、实施德政得“福”。此变化(   )
    A . 反映西周时期人文观念取代鬼神观念 B . 说明祭祀礼仪更加注重程序的规范有序 C . 日益突显宗法制在家国治理中的作用 D . 体现求“福”得“福”的个体行为特征
  • 18. (2022·长春二模) 下列关于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传说中伏羲氏创网苦〔用网捕鱼、鸟)之歌

    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生活

    B

    夏朝历法记载各月的物候、气象和农业等内容

    夏朝农业出现革命性变革

    C

    西周成王时期青铜器何尊记载“宅兹中国”(建都天下中心)

    周代统治者已有“天下”观念

    D

    良渚文化稻谷、绢片残存

    中国农业、手工业领先世界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2022·红桥二模) 观察下列出土在同一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

    A .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 B . 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性特征 C . 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 D . 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
  • 20. (2022·大连模拟) 如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 yì  治理、安定)民”。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   )

    A . 统治的地域中心 B . 汉文化影响范围 C . 封建政权的称谓 D . 中华民族的总称
  • 21. (2022·四川模拟) 长江下游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良渚古城遗址中心是宫殿区,向外分别是内城和外城,堆筑高度亦逐次降低;外围郊区达到 100 平方公里,有发达的水路交通和大型水利系统。还发现 1.3万公斤炭化粮食,大量玉器、陶器等。据此可推知长江流域(   )
    A . 出现农业支撑的早期国家 B . 城市功能完备有统一规划 C . 已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D . 粟作农业与手工业较发达
  • 22. (2022·云南模拟) 一些象形文字本身包含着历史实际内容。下表中的信息反映出商代(   )

    甲骨文

    今字

    今人释义

    当是“耜”的初文,象茜(镭)之形

    表明在广平的原野上有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热田

    表明方整的田块经过弓尺丈量,标划出明确的疆界

    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

    田间的水沟

    A . 农业生产已有的真实水平 B . 生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 C . 牛耕的生产方式比较普遍 D . 土地经营管理有明确分工
  • 23. (2022·安徽模拟) 2022年1月31号,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下图所示)亮相中国虎年春晚舞台,可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件青铜面具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同址出土的还有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这显示出蜀地与中原、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联系紧密。这些文物可用来说明(   )

    A . 古蜀国宗教礼仪较发达 B . 巴蜀地区的手工技艺国内领先 C . 巴蜀文明的圆融内敛性 D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 24. (2022·铜仁二模)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国攻占许国,并与鲁国自行交换许国的田地等事件为借口,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官位。郑庄公就此不再朝觀周相王。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这体现了(   )
    A . 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 B . 西周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C . 宗法制度难系国家统一 D . 西周礼乐制仍具约束力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1. (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 (2) 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 26. 遗址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里头遗址)经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觚、爵、盉则比较常见,而且经常成套出现。早商(即二里冈文化)文化中,很少见到盉,而斝则是常见的。由此看来,觚、爵、盉与觚、爵、斝这两种不同的组合,应该是代表了夏、商两种文化不同的礼俗。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试论夏文化》

    材料三  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导致我们对早期中国的纪年只能作粗略的把握。“疑则疑之”即出于不得已,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暂时不知道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分量。

    ——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1. (1) 据材料一、二,概括二里头遗址所体现的历史信息。

    2. (2) 据材料二、三,关于二里头文化姓夏还是姓商,邹衡和许宏有怎样的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里头考古发掘的意义

三、论述题
  • 27. (2022高二下·广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80年代末他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他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