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14 回忆我的母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

更新时间:2022-08-26 浏览次数:16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              

    祖jí

    yá门     

    diàn农

                  

                

  • 2.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悲伤          悲惨

    1. (1) 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2. (2) 懦夫让自己变得懦弱,英雄则令自己勇敢,让豪迈的性情抹去一切吧!

      哀痛          悲痛

    3. (3)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
    4. (4)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 3.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B . 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 . 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在皖西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展开了开幕式。(“展开”改为“开展”) D . 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B .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C .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因为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D .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耕田不可。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 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 .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母亲的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D . 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 6.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步(duó)勉(qiáng)随声附(hé) B . (xǐ)投(bèn)宽厚仁(cí) C . 罚(chéng)周(jǐ)任劳任(yuè) D . 死(nì)门(yǎ)不劳作(chuò)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⑧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⑨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⑩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⑪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⑫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⑬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⑭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⑮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⑯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⑰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 (1) 文章选材典型、组材巧妙。请简要概括文章是怎样将众多材料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 (2) 阅读第⑮段,请你说说段末“最可宝贵的财产”指的是什么。
    3. (3) 作者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亲这一形象的认识。
    4. (4) 文章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你以第⑯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瘤是无法补数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因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 (1) 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 (2) 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 .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 深沉的抒情 D .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3. (3) 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4. (4) 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
  • 9. 下面句子中有两处语序不当,请改正。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着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1. (1) 改为
    2. (2) 改为
  •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
    2. (2) 母亲那种的习惯,母亲那种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 (3) “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意是
  • 11.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为朱德的母亲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领袖的母亲开追悼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毛主席也送了一副挽联,上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