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华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沙门是出家人的通称,自东晋起,在沙门是否拜君问题上。几方势力反复拉扯。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四月十五日,唐高宗下达敕旨“君亲之义,在三之训为重;爱敬之道,凡百之行收先……今欲令道士女官僧尼,于君、皇后及皇太子、其父母所致拜”五月十五日,朝廷集议沙门礼拜君亲问题。六月五日大臣上报议状统计结果:主张沙门等出家人致拜君亲354人,主张沙门等不拜君亲的有539人;六月八日皇帝下达诏书“初令道士、女冠、僧、尼等,并尽礼致拜其父母。”
——摘引自孟宪实(皇帝制度的另一面——以高宗龙朔二年的两道制敕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沙门拜君”反映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材料一 《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朝,内容十分丰害,其中水平最高的是算术和代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主要讲几何问题,但其中有3卷讲数论问题。《九章算术》共9卷,按246个问题的性质和解法分为九大类,结构体系是以算法为中心,在解题中给出算法,根据算法组建理论休系。《几何原本》全书共15卷,每卷大致由两部分构成,全书的主导思想是通过逻辑推理把整个内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逻辑演绎体系。《九章算术》几乎全是应用题,如田亩计算,粮谷的交换和分配、土木工程、输纳税赋、盈亏、勾股测量等问题,其对秦汉之际封建一统帝国形成过程中社会各层面的问题作出了全方位的反映。而《几何原本》则将数学看作纯理念的精神活动,全书共469题,没有一道是应用的。
——摘偏自张维忠《<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比较——兼论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经世致用”,受这种文化传统影响,中国古代数学自然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实际为研究对象并以服务于实际为目的。而古希腊文化的一大特征是崇尚理性,在数学方面就是崇尚演绎推理,将数学和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秦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到汉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立国之本,便形成了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向人们灌榆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唯有读书高”的功利主义。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学的价值观是实用技艺而非理性思辨。古希腊的政体为城邦制,使得民主政体得以发展。这种较为宽松的社会条件,形成了古希腊崇尚理性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古希腊的数学从开始就形成了用数学及数学理性解释一切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注重逻辑演绎推理和理性思辨等特点。
——摘编自杨锡华《中国和希腊数学发展史的对比分析与反思》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材料一 唐玄宗(685—762年)爱好演奏琵琶等乐器。开元年间,玄宗创制法曲(隋唐宫廷燕乐的一种)《霓裳羽衣曲》,不杂夷音,清雅婉转。天宝十三年,玄宗融合边防将领敬献的印度《婆罗门曲》,形成新《霓裳羽衣曲》,主要在宫廷内宴上表演,重大庆典时也向百姓表演。《霓裳羽衣曲》被后世誉为“唐代中原汉乐与西域龟兹乐交融发展的最高艺术成就”。
——蒋远桥《<霓裳羽衣曲>的创制、演变和表演》
材料二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唐•白居易《法曲》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