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9-09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孔子曾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并且孔子在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孔子认为“知天命”是成为君子的关键。

    人在天之下,便有了天规定人的命,规定人的生死,这就是天命的必然性。它是一种人无法预料与控制的,甚至对于人生在世具有决定性的终结的力量。

    但是天命对于人来说不仅有它的必然性,而且还有可能性。对于人来说天命也是所显示出来的“有目的的力量”(冯友兰),这种力量显示出人在天命之内所有的可能性。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说:“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这里的“应该做的事”,便是人知道了天命的可能性,而人认识到自己可以去做这种可能性,使其可以“立”于命。也是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的成人之道。这种“立”于命的力量,不是命的附属品,而是与天共同生成的人的天命的实现。在此要避免天命与命定之事的区分,命定之事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常常在民间流传,其结果有无法改变性与消极的思考。而“天命”则不同于此,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力量,发现了人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那么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天命”,进而能够在自己的“天命”中实现自己,获得快乐呢?

    知就是知道,知道“天命”的人,首先是一个“知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是说智慧的人不疑惑,因为他懂得了人之为人的道理。仁爱的人不忧虑,因为他做到了“忠恕”,有着“尽己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质。勇敢的人不畏惧,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天命”,行必行之事,做符合“天命”的事情。而“知者”必定是一个有着“至德”的人,他除了拥有智慧,还必须同时兼具仁爱和勇敢,这样的人被孔子称为“君子”。

    君子知天命亦需明道。孔子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知道天命的君子对待天命是敬畏的。对待大人,是保持谨慎的。对待圣人之言则保持警醒与反思。除此,君子知天命还需在社会中保持自身。君子在知天命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求仁,求真,从而能在自己的天命中,在知、言、行中获得不断前进的力量。而小人却是相反的方向。因而“知天命”需要知道世间重要之事,时时保持反省。

    另外,“天命”须是可知的。天命就是人在世间的命运,它不是鬼神所规定,也没有一个外在的上帝所要求,它只存在于人的世界中。人可以“立”于世界之中的“知天命”就是人在时空中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孔子说自己成为这样一个“知天命”的人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强调了自己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以达到知天命的境界。

    冯友兰先生的“有目的的力量”正是这样一种对于人自身无法抛弃的力量,唯有此,人才可以立于命,从而完成人作为人自身的使命。

    (摘选自熊攀、向卫《孔子“知天命”思想论析》)

    材料二

    李泽厚在对“知天命”的体认上超越古人,是最值得赞赏的。他说:“最难解的是‘知天命’,似可解释到五十岁,自己对这偶然性的一生,算是有了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不再是青少年时代的前景茫茫,也不再是那种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了。”李泽厚的贡献在于使人们回过头来看自己,进行自我认识。事实上,这种认识眼光的回转,正是学习者进取的标志。李泽厚的深刻性还在于对自知者的“知”的态度的确认,即“有限性”和“可能性”,“知天命”也就是作为一个五十岁的“我”对自己科学而又客观的定位。通常讲“命”,就是讲非人力所能主宰,多采取听顺的态度,多打上悲观的底色。但思想者的深刻性就在于对人自身的把握。王船山说:“凡举琐屑固然之事而皆言命,且以未死之生,未富贵之贫贱统付之命,必尽废人为而以人之可致者为莫之致,不亦舛乎?故士之贫贱,天无所夺;人之不死,国之不亡,天无所予,乃当致人力之地,不可归之于天。”(《读四书大全说》)王船山的这个观点真正接通了孔子“知天命”的内涵。

    (摘选自陈军《〈论语〉教育思想今绎》)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天命”是一个人不断学习、成长,不断求仁、求真的过程,从“知天命”到“立于命”,完成人作为人自身的使命。 B . 在天命面前,人无法预料与控制自己的生死,这体现了天命的必然性,具有宿命意识,有消极倾向。 C . 冯友兰所说的“有目的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要求我们尽全力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从而完成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 D . “知天命”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但“天命”并非人人可知,只有集智慧、仁爱、勇敢于一身的君子,才可以知道天命。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天命具有必然性,不同的是,李泽厚认为人在天命面前具有有限性;而在天命的可能性上两者是一致的。 B . 对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的敬畏,使君子在知天命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从而在社会中更好地保持自身。 C . 李泽厚认为“知天命”是对自己一生的理解和认同,并且他认为这种自我认知是学习者进取的标志。 D . 对于“知天命”的理解,王船山与李泽厚都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并且反对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李泽厚天命论的一项是( )
      A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 . 天下事舍我其谁 C .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D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写作思路。
    5. (5) 根据两则材料,说一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能做到不“前景茫茫”,不再有“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
  • 2. 现代文阅读II

    宗月大师

    老舍

     在小的时候,因家贫体弱,我九岁才入学。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坑,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也嫖也赌。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领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母亲很爱“我”,也知道读书对孩子的意义,但生活的拮据让她没法选择,又尤其因为我体弱多病,所以我直到九岁才入学。 B . 刘大叔的偶然到来,既让“我”对这个平时瞧不起穷朋友的有钱人感到意外,也让“我”目睹其风采之后产生了某种自卑心理。 C . 平素养就的吃穿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的随便花钱的习惯,让刘大叔在后来连那座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也离他而去,让人倍感悲哀。 D . 刘大叔突然坐化,火葬后在他身上发现很多舍利的结局,既饱含“我”对他安然逝去的释然,也有对其功德、慈悲和智慧的尊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借“我”的视角,对设立在道士庙中的私塾进行了大量描写,突出了学习环境的简陋寒碜, “改良”一词加上引号,但并非讽刺之意。 B .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冷静平和的叙述中,寄寓着“我”对刘大叔遭际的心痛和他不善打理经济的惋惜。 C . 作者把得到刘大叔帮助入学的“我”比喻为一只不体面的小狗,看似带有调侃意味,实则表达了我对能够入学读书的难掩的兴奋与喜悦。 D . 在刻画刘大叔的人物形象之时,作者运用抑扬手法,一个是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一个是落寞的破和尚,与曹雪芹塑造宝玉异曲同工。
    3. (3) 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方面的艺术特色。
    4. (4) 小说以“他是宗月大师”结尾,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3. 文言文阅读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B .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C .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D .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 . 苗裔,指后代子孙,出自战国屈原的诗篇《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 C . 日中,古代二十四时辰之一,是现在的11点至13点,这时阳气达到极限。 D . 军正,古代军中的执法官,掌管军事刑法。自春秋至汉代,都曾设置此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穰苴出身卑贱,才能出众。他虽然是齐国田氏妾生之子,但是他的文德可让部下亲附,武略能使敌人畏惧。 B . 司马穰苴不畏权贵,依法治军。庄贾未能按时赴约,他将其斩首;景公使节驾车飞驰入营,他斩杀了使节的仆从。 C . 司马穰苴体恤士卒,深得军心。他把自己的军资物品全部拿出来让士兵享用,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爱戴。 D . 司马穰苴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在燕晋之师入侵齐国之际,受景公赏识担任将军之职,经激战后收复了全部失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

      ②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 4. 古代诗歌阅读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 . 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 .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 . 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2. (2) 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诗经·卫风·氓》中使用比兴手法来写女主人公容颜亮丽的两句是: “。”
    2.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结束时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两句是:“。”
    3. (3) 在《荀子·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例说明“”,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常常会变得健忘,感到         。时间长了压力还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简单说,就像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         地加载, 一直转圈圈。压力越大,工作中越容易出错,这会使得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定期放空大脑,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一样,而睡觉对大脑放空具有         功效。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如果你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其实,放松疗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         , 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大脑、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独无助      慢条斯理    倚马可待      同气相求 B . 孤苦伶仃        慢条斯理    倚马可待    殊途同归 C . 孤苦伶仃        慢慢吞吞    立竿见影      同气相求 D . 孤独无助        慢慢吞吞    立竿见影    殊途同归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你想拥有放松心态的能力,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 B . 如果你想有能力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 C . 你如果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 D . 你如果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具有自己的身体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幕,苗族群众参加了长桌宴。 B .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用影像说明了一个道理:触发写作冲动的往往是“故乡”。 C . “三个臭皮匠,生成一个三国诸葛亮”,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有杰出的想象力。 D . 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后,要防止“善意”传播负面信息的人,制造新的社会恐慌。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因为不同的雪上竞赛项目对雪质的要求各不相同, ___________,也需要人工进行再造,所以人工造雪成为创造雪上优质赛道的关键。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以及首钢滑雪大跳台,使用的都是人工造雪。

    ___________。人工造雪是一个由水变雪的物理过程。人们先用造雪机将水和空气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制造出雪花。当雪消融后变成水时,再把水回收到雪场的蓄水池里。因为在造雪过程中不添加添加剂,这些积蓄的雪水经过沉积、过滤后,不仅可以供雪场重复使用,也可以在没有雪的季节用作绿化、景观、下游农业生产灌溉等。此外,用尽量少的水资源造尽量多的优质雪道,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式——储雪,即在冬天气温低时,将自然雪或提前造好的雪, ___________,以备不时之需。2021年11月,张家口赛区利用30公分降雪,启动造雪工作,储存大量自然雪作为基底后进行人工造雪,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书,一页页被翻过。

    有人说,要经常回头翻翻,这样你会懂得更多,这代表一种反思与成熟,不忘过往方可更进一步。

    也有人说,人要向前看,少翻过去的旧账,这是一种明智之举,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越。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与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