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活动 |
刘光菁 | 先后创立时务斋.励学斋, 研讨西方国家富强之道和本国现状 |
魏光焘等 | 设立格致学堂, 筹备陕西中学堂、武备学堂 |
阎培棠等 | 创办《广通报》, 宣传废八股、兴学校.倡商等维新思想和主张 |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材料: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成成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戊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一: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职务)分配统计表(部分)
职业(职务) |
人数 |
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公使、海关官员、铁路官员、电报局官员、陆海军军官等 |
63人 |
军医、教师、铁路工程师、律师、冶矿技师等 |
28人 |
经营商业 |
8人 |
注:从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均于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
——摘编自高宗鲁《中国幼童留美史》
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疾呼:“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几乎可以阻碍着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舍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一时期,“以俄为师”,即向苏俄学习被视为留学生们的共同选择。
——摘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李大钊》
材料三:1950﹣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派往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和生活费用、期满后回国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从留学专业看,以1950年留苏的375人为例,理科35人,工科261人,农科9人,医科28人,文教10人,政法21人,财经11人。
——《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打开门迎进来。截至2013年,来华留学人员达到36万人次,生源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数字依然在增长。……许多来华留学人员回国后成为所在国家政界、文化界、经济界和教育界的中坚力量,有近20位先后担任驻华大使,成为名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世界坐标中的大国抉择,新中国留学工作纪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