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昆明期末) 位于江西省西部的武功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岗岩峰林地貌是其主要的旅游景观。该区在古生代发生过海洋沉积,后经地质作用形成了花岗岩石柱、石峰、峰林等奇特景观,下图为武功山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推测武功山(   )
      A . 可能存在变质岩 B . 地层含有恐龙化石 C . 岩石多气孔构造 D . 地层尚未形成褶皱
    2. (2) 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 地壳沉降—海洋沉积、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B . 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作用 C . 海洋沉积—地壳沉降、外力作用—岩浆喷出 D .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海洋沉积
    3. (3) 该区最适宜开展的人类活动有(   )

      ①地质科考 ②建采石场 ③开采油气 ④开发温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2. (2022高一下·湖北期末) 埭美古村是福建省漳州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下图),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古村位于九龙江南溪河畔,四面绕水,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环抱于鸡笼山、大帽山、峨山之中。古村内房屋采用木架结构,数百年来经历多次地震却屹立不倒,是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埭美古村农业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耕地以小麦种植为主 B . 农业用地紧密围绕在村落住宅周边 C . 水域在农业用地中占比较小 D . 林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2. (2) 古时,村内河流的主要作用有(   )

      ①水能发电②提供水源③交通运输④安全防御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 (3) 埭美古村保存完整的原因有(   )

      ①地形封闭,干扰较少②地质稳定,自然灾害少

      ③房屋结构优良,不易垮塌④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 (2022高一下·邢台期末) 《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南平僚东踞智州……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干栏式民居以竹木为主要材料,一般分上、下两层(如图),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如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干栏式民居分层的作用及其原因是(   )
      A . 上层居住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 B . 上层居住春季融雪,洪涝多发 C . 分隔为上、下两层地狭人稠,土地紧张 D . 下层储物阳光充足,防物品发霉
    2. (2) 当地干栏式民居为木质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处沙漠,当地缺少其他建筑材料 B . 经济发达,采用名贵木材彰显主人地位 C . 气候湿热,木材吸水可降低室外湿度 D . 就地取材,当地地震多发,起缓冲作用
  • 4. (2022高一下·巴中期末) 继青藏铁路后,进藏的滇藏和川藏铁路已于近年开工建设。设计中川藏铁路桥隧比(桥梁和隧过长度占线路全长的比例)高达42%以上。

    结合进藏铁路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川藏铁路沿线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 广阔的冲积平原 B . 土壤肥沃的绿洲 C . 海拔较低的河谷 D . 光照强烈的高山
    2. (2) 导致该川藏铁路桥隧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 . 植被 B . 地形 C . 土壤 D . 气候
  • 5. (2022高一下·保定期末) 云南省元江河谷分布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之一。土掌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土掌房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房顶同时又是晒场。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确定的。图为我国云南省元江河谷地区土掌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元江河谷土掌房多分布于半山腰的好处是(   )

      ①水源清洁②凉爽宜居③减轻流水侵蚀④便于农耕和放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 (2) 元江河谷土掌房多为平顶,主要是因为当地(   )
      A . 植被覆盖率低,缺少建筑材料 B . 地形崎岖,缺少谷物晾晒空间 C . 降水较少,利用屋顶蓄积雨水 D . 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3. (3)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土掌房的合理开发措施是(   )
      A . 拆除旧房,建设现代化建筑 B . 保留特色,加固修缮发展民俗旅游 C . 推进扶贫搬迁,恢复自然生态 D . 打造地方特色,扩大耕地面积
  • 6. (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 广西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峰林、溶蚀洼地等喀斯特地貌大量发育,受其影响,许多乡村依峰林脚下而建,民居多为三四层的白墙高宅,村前为开阔低平的农田,宅后为林灌茂密的陡峭峰林,形成了“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下图为广西某地乡村田园风光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区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
      A . 草地和居住地 B . 耕地和林灌地 C . 水域和居住地 D . 林地和茶园地
    2. (2) 该地区乡村多呈“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其主要目的是(   )

      ①高宅可增加人口数量②低田可提高单产③高宅可避洪水④低田便于灌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二、图文分析题
  • 7. (2022高一下·东城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核心区位于红河(元江)南岸哀牢山的元阳县,县内气候因地形复杂产生了特殊的垂直气候特征,堪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县内分布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尚有45790.8公顷,哈尼人将森林分为水源林、村寨林和“龙树林”三种,在乡规民约中水源林内严禁砍伐破坏,并人工种植水冬瓜等涵养水源的树种。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正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下图为云南红河哈尼族聚落剖面示意图。

    1. (1) 图示景观从高到低,村庄、梯田、森林的布局依次是
    2. (2) 从生产和生活的角度,说明图示景观布局的合理性。
    3. (3) 说明哈尼族世代保护森林的意义。
  • 8. (2022高一下·玉林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黄高速铁路(杭州至黄山高速铁路,又名杭黄客运专线),运营长度为286.8公里。线路东起浙江省杭州市,向西经过皖渐交界的天目山山脉,最终到达安徽省黄山市。全线有桥梁168座、隧道87座,共设10个车站,已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被称为“世界级黄金旅游高铁线”。下图示意杭黄高铁线路。

    1. (1) 简述杭黄高铁沿线修建较多桥梁和隧道的原因。
    2. (2) 分析杭黄高铁线路呈“Z”形而非直线的原因。
    3. (3) 说明杭黄高铁开通对沿线地区的积极意义。
  • 9. (2022高二下·舟山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安徽省降水、地形简图。

    材料2: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山体大小断层构造众多,表层岩石风化程度高。为脱贫致害,当地修建高等级公路、民宿,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1. (1) 填写下表,比较安徽省甲河以北、乙河以南地区的差异。


      地形

      自然带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

      甲河以北

      密集型

      乙河以南

      低山、丘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 (2) 从地形角度简述大别山区修建高等级公路的限制条件。
    3. (3) 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 10. (2022·雅安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如左图)有着不断向大海淤长的广阔滩涂,这得益于黄河、长江、淮河三条大河的贡献。大约在1128年到1855年,黄河南夺淮河下游河道在江苏入海,1855年后,黄河北归,重新开始了在山东的造地过程,从而使江苏省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几度变迁(如右图)。同样是黄河参与塑造,江苏沿海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却远低于山东沿海平原。江苏水域广阔,湖汊纵横,人们在低洼的平原上与水争地,修造垛田:捞淤泥垒田,层层加高,四周环水,形成一个个“漂浮”在水面的耕作岛。

    1. (1) 简述1128年以来江苏省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2. (2) 分析与山东沿海平原相比,江苏沿海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低的自然原因。
    3. (3) 说明修造“垛田”对农业自然条件的改造作用。
  • 11. (2022·泰安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圣米歇尔山位于圆锥形小岛上,由耸立的花岗岩构成,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朝圣(如下图)。圣米歇尔湾涨落潮海平面高差可达15m,圣米歇尔山周期性与大陆通过连岛坝相通。为开发旅游业,1877年人工建设长堤与大陆永久相连,此后又在部分陡崖上修筑护坡。20世纪山上出现了多个旅游接待场所。目前,圣米歇尔湾沉积作用加速,预计海湾将于2042年被沉积物完全掩埋,为拯救圣地,当地在库埃农河上修筑水坝。

    1. (1) 结合图文材料,描述圣米歇尔山景观的形成过程。
    2. (2) 分析圣米歇尔湾加速萎缩的原因。
    3. (3) 说出当地修建库埃农河水坝的主要功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