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2 /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2.1《 人的...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zhūn  zhūn)()()告诫      (chún)民风()朴

    ②(làn)陈词()调                  (lán)衣衫()褛

  • 2. 给加点字注音。

    ①逻)            ②种流传(

    造()            ④一知半

    ⑤塞:()敷衍责        ()边        ()瓶

    ⑥的:()众矢之        (确        ()打

    ⑦剥:(花生          ()生吞活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________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还要进一步_______。

    A . 肤浅  反映  摸索                                  B . 浮浅  反映  探索                                   C . 浮浅  反应  摸索                                  D . 肤浅  反应  探索
  • 4.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②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高瞻远瞩 , 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③随着国内跑步热的兴起,像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高水平国际赛事受到广大跑友的追捧,让跑友们前仆后继

    ④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⑤高校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 让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实现共赢。

    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生吞活剥是要不得的。

    A . ③④⑥ B . ①②⑤ C . ①②③ D . ④⑤⑥
  •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又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 . ⑤④①⑥③② B . ①③⑤④⑥② C . ②③⑤④①⑥ D . ③④②⑥⑤①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合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革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着眼于和立足于革命文化。 C . 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革命文化。 D . 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了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B . 文章用延安精神举例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革命文化的作用。 C . 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 D . 文章中间部分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革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革命精神,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 . 若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 .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 D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两种群众观念,不属于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实践论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城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解决了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问题。 B . 解决现象问题离不开实践,解决本质问题同样也离不开实践。 C . 任何天才,离开了社会实践也无法取得成功。 D . 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根源上说,它们都是不能离开实践而获得的。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列宁所说的“科学的抽象”指的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所获得的知识。 B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是无法实现的一句空话。 C .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意思是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D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 (3) 作者认为“知识里手”是“世上最可笑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知识里手”的可笑之处。
    4. (4) 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文章中的什么观点相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综合题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______________,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长期以来,(        ),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_____________品格,_____________、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数千年在中华儿女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支撑。

    1. (1) 下列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视死如归        气概        自尊        万众一心 B . 舍生忘死        气概        自立        齐心协力 C . 舍生忘死        气魄        自尊        万众一心 D . 视死如归        气魄        自立        齐心协力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B . 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C . 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D .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封建宗法思想 B . 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封建宗法思想 C . 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D . 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信医师信“大师”,盲目减肥饿出病,饮酒之后吃头孢……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 缺乏健康素养,常常会做出一些_____科学 常识的事情。本想得到健康,反而失去健康。这说明,( )。提升健康素养,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更好理解医生、_____ 医患信任。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疗也有风险,不可能包治百病。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尽管现代医学__    , 但仍然有很多疾病尚无法完全治愈。只有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意识自身的健康问题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层出不穷  违犯  增进  日新月异 B . 层出不穷  违反  增强  突飞猛进 C . 屡见不鲜  违反  增进  突飞猛进 D . 屡见不鲜  违犯  增强  日新月异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 B . 整个社会都需要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健康素养 C . 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才能建设健康中国 D . 整个社会都需要提升健康素养,才能建设健康中国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有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意识自身的健康问题。 B . 只有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健康问题。 C . 只有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健康问题。 D . 只有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意识自身的健康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