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道3分。共78分)
  • 1.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西汉初期,“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材料中的“体制”(    )
    A . 是对秦政的彻底否定 B . 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 C . 为王朝的稳定埋下隐患 D . 确保了皇权专制统治
  • 2.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汉武帝时朝廷政治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开始了“中朝预政”,即用侍从之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
    A . 有利于中央破格选拔人才 B . 导致了少数朝臣权力过大 C . 加强了皇权对国家的控制 D .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之争
  • 3.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下图所示三幅图不能反映的观点是(    )

    A . “无为而治” B . “法治” C . “仁政” D . “非攻”
  • 4. (2023高一下·邵东月考)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
    A . “仁” B . “非攻” C . “道” D . “无为”
  • 5.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 西汉稳固边疆、开拓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   )
    A . 实行盐铁官营 B . 设西域都护府 C . 推行察举制度 D . 尊崇儒家思想
  • 6.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   )
    A . 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 . 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C . 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 .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 7. (2021高一上·阜新月考) 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此学派代表人物是(   )
    A . 庄子 B . 荀子 C . 墨子 D . 邹衍
  • 8.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史记》记载,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这一现象源于(   )
    A . 宗法分封制崩溃 B . 长期战乱生产破坏 C . 贫富分化的加剧 D . 诸侯国封建化改革
  • 9.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 .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 .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 10.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韩非子著有《<解老>喻老》篇,提出道生万物的天道观,阐明了“理”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老庄申韩列传》,把老子、庄子、申不害(曾在韩国主持变法)和韩非子放在一个传中叙述。这反映出(    )
    A . 法家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 B . 战国时期诸子观点趋同 C . 道家与法家之间相互借鉴 D . 汉代著述政治功能明显
  • 11.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下列政治制度的确立,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 秦朝开设置郡县的先例 C . 形成事务性分权 D . 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出现
  • 12. (2022高一上·肥东月考) 《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该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
    A . 秦始皇雄才大略居功至伟 B . 秦始皇刚愎自用大权独揽 C . 秦朝建立完备的政权系统 D . 秦朝皇权与君相矛盾突出
  • 13.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孔子不同意贵族等级的先天性而说“性相近也”,主张“举贤才”而不明确反对世官世禄。这说明孔子(    )
    A . 抨击贵族等级制度 B . 能够超越社会现实 C . 倡导进行社会改良 D . 认同事物相互对立
  • 14. (2021高一上·梁河月考) “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    )
    A . 秦始皇 B . 汉高祖 C . 汉武帝 D . 唐太宗
  • 15.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秦孝公时,秦国不仅被排斥于诸侯会盟之外,而且各国对秦“戎翟遇之”,这使秦孝公感到“丑莫大焉:他下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来求贤变法。商鞅应征而出,实行变法。由此可见,商鞅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
    A . 秦国远比中原落后 B . 商鞅具有卓越的才能 C . 秦国遭到诸侯轻视 D . 秦孝公推行“仁政”
  • 16.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仁则兼矣”“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张“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该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韩非子 D . 墨子
  • 17.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周王死后,桓王继位,周王室与郑国矛盾激化,最终兵戎相见。交战中郑国的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只好率军狼狈撤走。事发后,郑庄公派遣祭足“慰问”周桓王,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 .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 . 礼乐制度开始崩溃 C . 宗法制度荡然无存 D . 王位世袭制度结束
  • 18.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是(    )
    A . 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 . 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 . 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 19.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士”在西周时期指代贵族中的最后一个等级,其来源主要是分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其来源有庶民中的优秀者,也有落魄的贵族,导致“士”阶层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宗法分封制崩溃 B . 学在官府被打破 C . 铁型牛耕的使用 D . 选官制度的变革
  • 20.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学完“百家争鸣”后,班里几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 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B .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C .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D . 历史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 21.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 .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B . 财产继承的原则 C .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 兄终弟及的传统
  • 22.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    )
    A . 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 B . 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 C . 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 D . 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 23.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某学者发现古代史书中没有秦朝将“太尉”之职授予某人的记载,他得出结论说:“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
    A . 秦太尉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 B . 秦为加强皇权设置太尉一职 C . 秦设太尉一职属于后人杜撰 D .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 24.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六经”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说明战国时期(   )
    A . 百家争鸣既根植传统又融合创新 B . 诸子百家都是由儒家衍生而来 C . 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 D .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 25.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 B . C . D .
  • 26. (2023高二下·临渭期末) 周朝礼法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政绩并献奉财物。而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鲁国君主朝见周王仅有两次,齐桓公则一生未朝见周王。这表明(    )
    A . 宗法制开始解体 B . 分封制受到挑战 C . 礼乐制不复存在 D . 集权制初步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 27.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却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无论那一地区,那一部落最先跨进文明,它都离不开这一文化共同体。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各区域文化中的文明因素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耿铁华《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材料四: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距今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王巍《中华文明具有三大特征》

    1. (1) 从《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
    2. (2) 从《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中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
  • 28. (2021高一上·东方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设问: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