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9-06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下列文化遗存具有新石器时代特征的是(    )

    ①仰韶文化   ②大汶口文化   ③河姆渡文化     ④良渚文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 B . 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 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 D . 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 3.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商朝时,“外服”主要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到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统治者(    )
    A .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 . 铲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C . 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D . 解决了贵族权力纷争
  • 4. (2024高二上·深圳期末) 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    )
    A . 嫡长子继承制 B . 分封诸侯制 C . 道家无为而治 D . 科举取仕制
  • 5.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下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

    A . 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 B . 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 . 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 D . 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 6. (2022高二上·金华月考) 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表明当时(    )
    A . 分封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B . 宗法体系彻底瓦解 C . 传统隶属关系完全消亡 D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 7.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 B . 孔子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 C . 孔子思想具有创新性 D . 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
  • 8.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 . 重建政治秩序 B . 变革政治制度 C . 发扬民本思想 D . 构建官僚政治
  • 9.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A . 顺应了秦始皇集权的需要 B . 汉高帝吸取秦亡的教训 C .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国情 D . 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需要
  • 10.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并确定“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玉玺上的文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此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包括(    )

    ①皇帝至高无上    ②皇帝掌控中央 

    ③人治色彩浓厚    ④中央控制地方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表明郡县制(    )
    A . 确保了皇权至上 B . 避免了地方割据 C . 有利于中央集权 D . 建立了官僚政治
  • 12. (2022高一下·潮阳期中)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 .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 .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3.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 .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 .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 .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14.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 写成《黄帝内经》 B . 改进造纸术 C . 著有《千金方》 D . 传播了佛教
  • 15.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 . 刘秀建汉 B . 武王伐纣 C . 共和行政 D . 文景之治
  • 16. (2022高一上·芜湖期中) 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
    A . 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 B .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 .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17.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B . 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 . 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D . 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 18.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   )
    A . 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B . 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 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 D . 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
  • 19.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三国两普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东晋  ②越  ③前秦  ④北汉 B . ①西晋  ②越  ③北魏  ④北齐 C . ①东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齐 D . ①西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汉
  • 20.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 . 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 . 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 . 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 . 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 21.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A . 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 . 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 . 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 . 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 22.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
    A . 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 . 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 C . 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 . 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
  • 23.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以下古代农具中,出现于唐代,能够根据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耕作工具是(    )

    A . 水排 B . 耧车 C . 翻车 D . 曲辕犁
  • 24.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A . 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B .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25. (2023高二上·莆田期末)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   )
    A . 两税法 B . 租调制 C . 均田制 D . 租庸调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 26.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五: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拖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引自《旧唐书·杨炎传》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 (3) 根据材料四,指出材料中描述的制度名称是什么,说明中门下省有何职能。
    4. (4) 根据材料五,指出唐初实行何种赋税制度,并简要说明“若不役,则收其庸”的积极意义。
  • 27.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从事工商)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

    材料三: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而一切改从汉制……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

    ——《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五: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一视同仁的态度,允许少数民族学习华夏文化,在朝为官,甚至招募少数民族军队。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开明。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1. (1) 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刘邦的措施使后来的中央政府面临怎样的威胁,及汉武帝时解决这一威胁的措施。
    3. (3) 据材料四,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4. (4)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介绍唐为稳定周边统治都做了哪些措施。
  • 28.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 (2) 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 (3) 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4. (4) 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 29. (2021高一上·沾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 (1) 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 (2) 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