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进程 |
朝代 |
关键人物 |
形成和初步发展 |
秦朝 |
秦始皇 |
汉朝 |
汉武帝 |
|
大发展 |
隋朝 |
隋文帝、隋炀帝 |
唐朝 |
唐太宗 |
|
民族交融高潮 |
元朝 |
元世祖 |
巩固和发展 |
明朝 |
明太祖、明成祖 |
清朝 |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
|
祖国统一大业 |
新中国 |
邓小平 |
材料一: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材料三: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知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材料:
西汉 | 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
唐朝 | 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
清朝 | 清朝建国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盛世,一般称为“康雍乾盛世”。与以前的盛世不同,这一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示例:(主题):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
(举例说明):汉代的盛世,经历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汉武帝才达到高峰。
材料: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材料四: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