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 一段悲壮的历史】
材料一: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 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地区)、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黄海大战 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中弹,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军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250多名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马关议和 一个屈辱的条约】
材料三: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地区)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痛定思痛 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四: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治西法,购置船械,愈制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
材料五:台湾(地区)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中日战争)败后……日本……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湾,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材料二: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三:甲午一役的失利并未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