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69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日本的吉田松阴在《幽室文库》中写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
    A . 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 B . 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 . 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 D . 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 2. 《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3.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崇尚英雄、纪念英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邓世昌等清军将士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事迹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历史博物馆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与思考,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假如你要参观图中的甲午战争博物馆,应该到( )

    A . 天津大沽口 B . 北京西郊 C . 山东威海卫 D . 辽宁旅顺
  • 5. 1887年,黄遵宪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的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望厦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6. 1895年初,屡遭失败的清朝,通过美国要求和解。

    3月,全权大臣李鸿章来到马关进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 )

    A . 双方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 . 直接引发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 . 达成了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协定 D . 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7. 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8.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 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如图所示),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以下对这一危机的准确表述是( )

    A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 中国面临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侵略 C . 晚清政府更加的昏庸腐朽 D .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 10. 列强瓜分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日本 C . 英国 D . 法国
  • 11.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如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2023八上·龙马潭期末) 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 . 割地 B . 赔款 C . 办工厂 D . 赎辽费
  • 13.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 . 增辟通商口岸 D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4. 1887年,黄遵宪花了十二年时间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2亿两银子。”他说这番话最可能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这是在强调(    )
    A . 甲午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 16.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C . 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 .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7. 2015年,“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
    A . 丁汝昌 B . 林永升         C . 邓世昌 D . 左宝贵
  • 18.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还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 . 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
  • 19.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 . 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C .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 .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20. 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

    A .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非选择题
  • 21. 下面是某班同学在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主题,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马关议和·丧权辱国的条约】

    材料三: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痛定思痛,我们奋发图强】

    材料四: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 (1) 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了哪两个国家?
    2. (2) 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 (3) 材料三中的“消息”是指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 22. 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

    材料二:“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材料三: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四:

    材料五: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撇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六: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状况。
    3. (3) 简要说明材料四中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4. (4) 材料五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5. (5) 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6. (6) 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