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初中八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

更新时间:2022-09-25 浏览次数:3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24分)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xī)    高(mí)     独(cái)    气冲牛(dòu) B . 白(piǎo)  补(xiào)   门(yá)     而不舍(qiè) C . 然(hè)    深(xiāo)   微(shuāi)  目不园(kuì) D . 果(shuò)   高(biāo)  无(xiá)    乎不同(jiǒng)
  • 2.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B .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C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 . 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 3. 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草木盟发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 4. 下面情境下,学生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老师对经常不按时值日的同学说:“班级里的环境卫生不好会影响大家的健康,你也是受害者之一,希望你能按时完成值日工作。”

    A . 老师,你就别啰嗦了,下次我好好干。 B . 老师啊,天天放学都这么晚,又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我,哪有时间啊! C . 谢谢老师的提醒,由于我的疏忽影响了班级的环境,请您原谅我。我一定会按时值日,不再让您操心。 D . 没有按时值日,的确是我的不对。可是还有那么多同学也都没按时值日,您怎么偏说我啊!
  • 5.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眺望   别墅   恣睢   前仆后继 B . 瑟缩   糟塌   麾下   根深蒂固 C . 鸳鸯   逞能   压榨   娇揉造作 D . 制裁   剪影   骈进   如雷惯耳
  • 6.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 . 曾经的景象,简直不堪回首:一个连着一个的沙堆,横七竖八的木船,遍布的违章建筑,圈起来的菜地,这些都成为环保部门的心结。 C . 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 . “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时,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 7. (2021七下·赣榆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岩》中,刘思扬、华子良等是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 B . 《创业史》中,在土改期间被人叫作“轰炸机”的是郭振山。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梁三老汉。 C . 《创业史》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助互帮,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D . 《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以后,牵着顺出的骆驼一路逃跑。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人和车厂。
  •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 . 《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 . 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二、古诗词赏析(12分)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六十年代初,中国既面对欧美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又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此时,苏联撤销对华援助。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书幽芳亭

    黄庭坚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 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注释)①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②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是所谓”二句: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闷也。⑤萧艾:臭草。⑥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不枝

      ②香远

      ③不为无人而不

      ④来岁不其性也

    2. (2)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

      A . 水陆草木 B . 何陋 C . 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 D .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 (3)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清 风 过 之 其 香 蔼 然 在 室 满 室 在 堂 满 堂

    4. (4) (甲)文描写了①、②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乙)文用③、④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则用⑤来衬托兰的形象。
    5. (5) 下列对诗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中梅“送”去岁之春、“迎”今岁之春、“俏”春、“报”春、“笑”春。力扫逆境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造豪迈乐观新景象。 B . (乙)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C . (丙)文中“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这两句话凝练且发人深省,可与(乙)文“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D . 在这三篇诗文中,作者分别以梅、莲、兰自比,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6. (6) 三篇诗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 10. 阅读《一棵丝瓜爬上楼》,完成问题。

    一棵丝瓜爬上楼

    陈晓辉

    ①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一栋楼里邻居们的名字,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这在现如今是很正常的事,但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有多少亲戚来庆祝……她都一清二楚。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有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啥……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

    ②我们住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这怎么行?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但是母亲还是不解:“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啥,有菜大家吃嘛!”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不会生气?

    ③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

    ④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那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

    ⑤有几天工作很忙,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

    ⑥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敦睦友邻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

    ⑦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开了:“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

    ⑧“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嫩了能吃,老了可以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

    ⑨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熟络起来,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点儿光哈。”

    ⑩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小刘托我做媒呢!”

    1. (1) 文章情节动人,请在下面的表格上填写适当的内容,补充情节和表明作者在母亲种下丝瓜后的内心情感变化。

      情节

      作者心理

      丝瓜开始生长

      惴惴不安

      三楼的住户要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

      轻松放心

      住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2. (2) 品味语言,按要求赏析下列的词句。

      ①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结合语境,赏析加横线词语)

      ②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 (3) 说说文章标题《一棵丝瓜爬上楼》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4. (4) 通过文中的故事,你一定在人际交往上有很多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 11. 现代文阅读。

    ①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他。采珠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半个小时过去了,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危险的威胁。于是,我慢慢地熟悉了这种有意思的采珠场面。突然,在印度人蹲下的那一刹那间,我看到他做了一个恐惧的动作,然后站了起来,拼命地往上游。

    ②我明白他为什么恐惧:一个庞大的影子出现在这个可怜人的上方。那是一条巨鲨,它斜冲过来,目光贪婪,张牙舞爪。我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呆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那骇人的动物,一个扎子猛冲过来,朝印度人直扑过去。印度人往旁边一闪,躲过了鲨鱼的大口,但没躲过它的尾巴。鲨鱼的尾巴朝他当胸一扫,他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③这一幕发生在一刹那间。鲨鱼调过头,翻转身子,正准备把印度人咬成两段。这时,我感觉到一直蹲在我身边的尼摩船长倏地站起来。他手持匕首,朝怪物直冲过去,准备和它展开肉搏。

    ④那只角鲨正准备去咬那个可怜的采珠人时,它发现了它的新对手。于是角鲨又把身子翻转回来,朝船长快速冲过来。我现在还记得尼摩船长当时的姿势。船长曲着腿,以一种令人赞叹的沉着严阵以待。当角鲨向他扑来时,船长敏捷地闪到一边,躲过鲨鱼的攻击,并朝它肚皮上刺了一刀。但这仅仅是人鲨大战的开始,恶战还在后头呢。可以说,鲨鱼吼叫着。鲜血从它的伤口中喷出来,海水被染红了,在这变得浑浊的海水中,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⑤我眼前一片模糊。直到水中突然闪过一道光亮,我才发现,勇敢的船长已经抓住了鲨鱼的一只鳍,正同它进行恶战。船长用匕首与鲨鱼展开肉搏,往敌人的肚子上扎了好几下,但没扎中鲨鱼的心脏要害部位。鲨鱼挣扎着,发疯般搅动着海水,被搅起的涡漩差点把我掀倒在地。

    ⑥我本来想过去帮船长一把的,但我被恐惧慑住了,骇得一动也不动。

    ⑦我只是眼愣愣地看着这场人鲨大战。不久,肉搏战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鲨鱼那巨物张开它那像工厂里的大剪刀一样的大口,朝船长迎面冲过去,把他掀倒在地上:船长危在旦夕。这时,尼德•兰冲上去,把手中的鱼叉投向鲨鱼。

    ⑧顿时,水中涌出一大团血。鲨鱼难以形容地疯狂地拍打着海水,海水动荡起来:尼德•兰没有错过目标,鲨鱼被击中了心脏,它喘息着,可怕地抽 搐着,扎挣着。掀起的水波把康塞尔也掀倒了。

    ⑨这时,尼德•兰找到了船长。船长没有丝毫受伤,他站了起来,径直走向印度人,迅速地把绑在印度人和石头上的绳子割断,再把印度人一把抱在怀里。然后船长纵身一跃,浮出水面。我们三个人也跟着浮上去。一阵子功夫,我们几个奇迹般地登上了采珠人的船上。

    ⑪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是抢救那个不幸的人。我不知道尼摩船长能否成功地抢救他,但我希望能,因为这个可怜人泡在水里的时间并不长。可是,鲨鱼尾巴那当胸一扫有可能致他于死地。幸好,经过康塞尔和船长用力地按摩,溺水者渐渐地恢复了知觉。他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四个铜盔俯在他身上。顿时,他多么地惊讶,甚至惊骇不已!

    ⑫特别是,当尼摩船长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珍珠,塞进他手里时,他怎么想呢?印度人双手发抖地接过这位水中人对印度贫民的慷慨施舍。他那惊疑的眼神说明了他不知道是何方神人救了他的命,又让他发了财。

    1. (1) 儒勒•凡尔纳是(国籍)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第三部是《》。
    2. (2) 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 (3) 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其中的3次。

    4. (4) 下面是一位网友的《海底两万里》书评节选,他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孤独且冷酷的人,你认同吗?请结合书中内容举例分析。

      “尼摩船长,一个孤独、博学、自信、愤世嫉俗甚至冷酷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小说中没有具体描绘他的遭遇,但可想而知,他一定遭受过社会的排斥和迫害,对社会现实不满,才制造了‘诺第留斯号’。”

  • 12.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 , 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 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 (1) 下面对选文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就说,言行一致。 B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巨大。
    2. (2)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B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在于救国。 C . “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D .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练习书法非常认真。
    3. (3) 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②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将闻先生和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精神品质。 B . 选文详略得当,略写闻一多研究唐诗,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C . 选文语言生动,富于感染力。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D . 选文结构严谨,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使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四、作文(共4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