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09-28 浏览次数:3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共5题,共30分)
  • 1.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2) 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秋思》)
    3.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5. (5) 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2.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
    2. (2)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yú dùn()和压抑。
    3. (3)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 (4)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待扩大到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的地步。
  • 3.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近 1800 多个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她们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把“创建”改为“创立”) B . 这些文章无一体现出淳朴的社会风气,字里行间自有一番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无”后加“不”) C .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在“星际探测征程”后加“的重要一步”) D . “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是由于其人格高洁的结果。(删去“由于”)
  • 4.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孩子病因不明,继续飞行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机上全体乘客随声附和机长,同意飞机返航回武汉。 B .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C . 杞人忧天在今天有很大的正面说法,对保护大自然,保护水资源,保护清新的天空具有积极的意义。 D . 齐白石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灵机一动 , 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了。
  • 5.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1. (1)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21 年,当第 26 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书香中国”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华大地充溢着书香。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我市准备开展以“爱读书,懂生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拟写标语】作为本校阅读活动的策划者,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探究材料】写出你对下面两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在今日揭晓。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看,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达 81.3%,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 2019 年的 4.65 本,上升到 2020 年的 4.70 本。从阅读时长看,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 20.04 分钟,比 2019 年增加了 0.35 分钟。

          材料二:从调查结果看,未成年人的阅读数据比较亮眼。2020 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 83.4%,较 2019 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10.71 本,比 2019 年增加 0.35 本。

    3. (3) 【设计活动】请为我市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最美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4. (4) 【合理表达】活动中你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写了一篇读后感,准备投稿至校园文学社。投稿前你想请语文周老师帮忙修改,你该怎么说?(话语中要用上一个谦辞或敬辞)
二、 阅读(共3题,共40分)
  • 6.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⑥,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⑦。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节选)

    【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 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君子避世,乐在其中,不觉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也不烦闷。④平居:平时。⑤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⑥蔼(ǎi)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⑦含章以时发者也:人的美在内心,遇到适当之时必发之于外。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爱者蕃   兰似乎君子   景色佳   相谈 B . 李唐来     古人知贵兰   欺欺人   私自利 C . 香远清     以为大有所   精求精   受匪浅 D . 陶后有闻   艳夺目       为人知   屡见不
    2. (2) 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并结合全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只有晋代的陶渊明喜爱菊花。

      理解:开篇写晋代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是为了与唐人爱牡丹作对比,以突出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B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此句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独特、高洁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操守。

      C .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翻译: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这类的杂草没有什么两样。

      理解:此句写的是像兰花一样的君子和像萧艾一样的小人住在一起,缺乏自己的特点。

    3. (3) 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撰写了《爱莲说》和《书幽芳亭记》。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填写下面积累卡片。

      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君子”

       

      花的特点

      君子之德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君子正直不苟,不趋炎附势

      ​兰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君子能耐得住寂寞,不因无人赏识自己而忧愁烦闷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

  • 7.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阅读《为祖国河山立传》,完成下面三小题。

    为祖国河山立传

        ①徐州南关尹小桥的广大北巷十七号,是李可染的旧居。大门坐南朝北,镶有青松和仙鹤浮雕的影壁旁有曲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充满诗情画意。穿过圆门往右折,一座旧式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

        ②旧居的三间南屋,是李可染当年的居室。卧室外墙上,引人注目的是他三位师长的照片,一为徐州乡贤钱食芝,一为著名画家林风眠,一为艺术大师齐白石。

        ③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十三岁时,一次到徐州公园游玩,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作画,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看,先生动了心,要教他学画,这位先生就是钱食芝。从此,李可染便成了先生的“研墨童子”。回到家中,他竞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附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①退飞。”

        ④1985 年李可染旧居修茸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典礼上,他对乡亲们说:“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⑤1929 年,22 岁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

        ⑥在艺术上对李可染指点最多、帮助最大的,当然还是白石老人。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李可染在齐师身边 10 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绝,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

        ⑦卧室外间的画桌旁有一张李可染手拿画板的照片,时间是 1938 年,武汉。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可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田汉很快给他回了信,把他安排在三厅绘画木刻科。李可染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控诉日寇罪行的《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大幅宣传画,又和好友力扬一起,每天提着墨汁桶到武汉街头画抗日漫画,刷写标语……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成为唤起民众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

        ⑧旧居里的两方印章也十分抢眼,一方是“可贵者胆”,另一方是“所要者魂”。新中国成立不久,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遇到了许多困惑,自“五四”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中国画的去留问题更使他愁肠百结。白石老人的一首诗使他茅塞顿开:“逢人耻听说荆关②,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胸中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决心效法恩师“自有胸中甲天下”的大胆独创精神,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不受“宗派夸能”的干扰,决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画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活力,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灵魂。1954 年春末,他与好友张行、罗铭结伴去江南写生,行前,他请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雕刻了这两方印章以壮行色。

        ⑨南方的早春三月,绿油油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竹林中的粉墙黛瓦,隐在远方天际的白帆……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当看到云从窗户涌进来又从门里涌出去,他写生的兴趣被激发,《文殊院望天都峰》就是在风吹云破的十分钟内抢出来的。自此,黄山的密树丛林、奇峰怪石、烟云雾霭便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

        ⑩三个月后,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办了展览。李可染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占了画展的半数之多。画作一经展出,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赞美他们的展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画家吴冠中多年后曾说:“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新中国成立 30 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

        ⑪1956 年,李可染带着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历时八个月写生、创作。犹如置身水晶宫中的“漓江胜境”,璀璨多彩的“黄山烟霞”,桃花初放的“春雨江南”、帆影点点的“长江三峡”……祖国河山的瑰丽和壮观,使李可染焕发了艺术青春。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势和博大情怀,使李可染激情难遏,他手挥如椽大笔,又创作出了《万山红遍》《昆仑》《长征》《井冈山》等传世巨作。旧居里悬挂的一件件墨宝珍品,是李可染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真情记录,是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生动写照,是他对祖国、人民、生活真诚热爱的坦诚流露。他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一次次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笔下苍劲腴润、葱郁华滋的锦绣河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伟大……

        ⑫李可染生前,许多海外人士去拜望他,赞扬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取材于任愚颖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鹢【(yì)】一种水鸟。②【荆关】荆浩、关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

    1. (1) 读完文章,我们了解了李可染以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绘画人生。少年时,,可见他对绘画的热爱;求学时,在画板一角写上“王”字,表现了他;求师时,手书白石老师印语,表现出他;抗战时,,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激愤;执教后,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祖国真挚之情的体现。
    2. (2) 品味文章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 1985 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

      ②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3. (3) 阅读文章第⑧-⑪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李可染身上的具体表现。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 8.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类文阅读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 58 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 4 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⑪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⑫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⑬“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⑭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⑮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⑯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 (1) 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2. (2) 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少于 50 字)
    3. (3) 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4. (4) 作者在第⑪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三、 写作(共1题,共50分)
  • 9. (2022九上·丰顺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那盏灯,在黑夜中给我们光明,在寒夜里予我们暖意。成长中,这种令人温暖的光芒,可能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

        请以“那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与我们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